模具号称工业之父,作为黄岩的支柱产业,黄岩模具产业至今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黄岩模具因起步早、发展快,市场占有量大,在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拥有“中国模具之乡”“黄岩塑料模具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黄岩塑料模具产业基地”“中国模具产业升级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黄岩模具起源于农村工业化,在短缺经济时期形成并不断成长和发展,属内源式自发成长型产业集群。20世纪50年代中期,黄岩出现了第一家专业模具企业,生产一些小型简单的塑料模具,最初主要以机械工厂自制冲压模、铸造模为主。1966年黄岩二轻系统办起了“黄岩城关五金机械社”,生产钮扣、牙刷等小型简单日用品塑料模具,1968年“黄岩城关五金机械社”更改为“黄岩模具社”,诞生了黄岩第一个专业模具企业。70年代初,在黄岩乡镇系统中,黄岩县红旗乡率先建立“黄岩县红旗塑料模具厂”,后来陆续诞生了20余家以制造塑料模具为主的小规模乡镇企业。80年代后,改革开放的政策调动了广大群众办企业的积极性,大量个体、民营注塑模具加工企业应运而生。进入90年代后,各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培养、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内部管理,大胆实施体制创新,黄岩注塑模具产业得到了快速提升。进入21世纪,注塑模具产业发展明显加速,一批成长型模具企业以国际化视野来做强、做大黄岩模具。黄岩成为全球知名的注塑模具制造基地。
查阅最近20年黄岩模具产业发展数据,这20年是黄岩模具发展最为迅速的20年。2013年,全区已有模具生产点(含个体户)2000多个,从业人员5万余人;有专业模具企业5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50余家,其中产值上亿元企业10家;全区模具装备的数控化率达80%,模具商品化率超过70%,模具标准件应用率在50%以上,依靠模具产业带动的塑料制品、汽摩配件、电动自行车及配件、机械电器等相关产业的产值超过400多亿元。2013年,黄岩模具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0亿元。
黄岩模具从日用品模具起家,在摸索中不断前进,由于缺乏经验,前期发展缺少科学规划,以致整体发展呈现出“弱、小、散”的尴尬局面。近年来,经过政府的引导及企业自身的努力,黄岩模具产业走“做专做精”的发展道路,紧跟市场节奏,加大研发投入,引进更新设备,做好拳头产品、特色产品,不断拓展产业链,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
推进技术改造,提高竞争能力。全区有加工中心1500多台,特别是高档(五轴)加工中心(机床)的广泛引进,直接推动了模具行业的技术进步。目前,黄岩的双料模具、多色模具、挤出模具、水流体分析以及车灯导光体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充分体现了黄岩骨干模具企业的自我创新能力。现有中国重点骨干模具企业1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9家;拥有发明专利12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9项。
加强名牌培育,扩张品牌效应。2011年“黄岩模具”被评为台州市区域名牌。2012年10月“黄岩模具”被评定省级区域名牌。目前,全区模具企业共获浙江名牌产品3个,台州名牌产品6个、黄岩名牌产品8个,1个浙江省著名商标,5个台州市著名商标。
突出人才培养,提升发展潜力。在高级人才培养方面,通过企业引进,政府牵头清华、北大、复旦和浙大等开展管理水平培训,同时通过模具国家级高级人才培训基地进行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在中、低层技工人才培育,则主要依托区域内6家“三公三私”模具人才培训学校,分别为公办台州科技职业学院、黄岩第一职业学校、第二职业学校,属于社会办学力量的黄岩模具学校、黄岩文豪、宏振、陈豪等专业人才培训学校,为黄岩培养模具专业技术人才。
发挥自身优势,拓宽发展空间。发挥模具优势、向上 下游产业延伸是黄岩模具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近年来,黄岩模具产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的趋势明显,极大地拓展了黄岩模具的发展空间。向上游延伸的以德玛克、精诚模具企业为代表,主要涉及以模具为核心件的高端装备制造机械领域;向下游延伸的以誉隆科技、宏振机械模具、胜利塑胶企业为代表,通过模具与复合材料精密结合,在工程塑料、建筑业循环材料、可再生环保日用品等领域取得新的利润增长极。此外,加强与路桥区及其周边县市区合作,完善下游产品原料回收供应体系。回收周边地区大部分塑料模具企业塑料的原料产品,在塑料市场信息共享、国家再生塑料利用示范基地联合申报、物流运输协调等多方面有效衔接,最大程度满足塑模企业在原料信息掌握、原料需求类型、原料成本控制的要求。
总的来说,模具精密化、技术高端化、市场国际化、企业差异化、平台全面化是黄岩模具产业发展的主要的战略路径。目前,黄岩模具的整体质量普遍有所提高,高、中、低档模具共生共存,既有为保时捷、宝马、奔驰等世界一级汽车配套模具,也有为寻常百姓开发的日用品模具,产品层次非常丰富。在陶氏、纪元等一批元老级企业保持稳健发展的同时,一批以模具品质和现代化管理见长的特色企业,如赛豪、西诺、凯华、万隆、双盛等新生代企业亦纷纷以鲜明的特质跻身于龙头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