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协商主体由整体向局部转变。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首先要确定的是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协商主体,解决好“谁代表”和“代表谁”的问题。余姚市模具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以“企业规模代表性、企业地域代表性、企业产品代表性和企业职工代表性”为原则,确定30家企业作为开展行业协商的基础,再经过充分而广泛的意见征求,实现协商主体由整体向局部的转变,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协商环境,较好地解决了企业众多意见难统一、步调难一致的问题。
二是协商内容由工价向技术等级转变。对于技术要求高、产品种类多、作业对象复杂的行业,如果沿用“工价协商”方式,通过数量来实现行业薪酬制度的规范化,就会出现既无从下手的问题,又会出现“见光死”的现象。而以技术等级为基础而确定的基本工资+绩效考核的工资制度,能够充分反映一个职工的技术水平,既契合了模具行业的特殊性,又有利于提高职工钻研技术的积极性。
三是协商成果运用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借助上级工会和行业协会的影响力,把由以30家企业为基础开展协商形成的《余姚市模具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协议》,公开到整个模具行业,必然会对30家以外的企业产生积极作用,起到指导和规范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作用。同时,明明白白的工资标准,可以避免企业和职工的盲目性,促进整个行业用工秩序的稳定,实现成果运用的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