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成效,贸易结构明显改善。十年来,我国模具机电产品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出口商品结构趋于优化。我国进口大国的地位也在不断巩固,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
2011年,我国出口传统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纺织品、服装、鞋类、玩具、塑料制品、家具、箱包等七大类3857.9亿美元,出口模具机电产品10855.9亿美元,分别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20.3%和57.2%,与2002年相比,十年来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所占比重回落8.6个百分点,而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提升9个百分点,充分显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
其次,我国贸易方式结构持续改善,一般贸易比重提高,加工贸易放缓脚步。2011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9245.9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2.8%,比重较2002年提升10个百分点。而加工贸易进出口13052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35.8%,比重较2002年减少12.8个百分点。相对加工贸易而言,具有国内产业链长、增加值较高特点的一般贸易比重持续提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贸易方式的优化.
此外,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更加优化,进出口增长趋于平衡。2002至2011年,我国进口年均增速21.8%,出口年均增速21.6%。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实施扩大进口的战略,鼓励增加对能源、资源性产品和消费品的进口,2011年,我国进口能源、资源性产品和消费品比2002年增长13.6倍,年均增长34.7%,高于同期进口平均增幅12.9个百分点。
我国贸易主体格局更趋合理,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国有和外资企业比重回落。2011年,我国民营企业外贸进出口比2002年增长18.2倍,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28%,比重较2002年提升19.4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4.6倍,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1%,比重较2002年下降2.1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长2.2倍,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20.9%,比重较2002年下降17.3个百分点。
“2002年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外贸发展方式积极转变,取得的巨大成绩举世瞩目,已成为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表示,我国外贸发展也面临一些情况和问题:长期以来主要依赖人力资源优势和外资引进,对外贸易总体效益不高。此外,主要能源、原材料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贸易条件难有大的改善。对此,我国要由外贸大国发展为外贸强国,还需在技术创新、提高国际市场价格话语权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据悉,一位美国家庭主妇在2006年进行的一个试验经报道曾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一年时间里,这位主妇坚持不买中国产品,结果这让她一家的生活变得一团糟,等到试验期满,全家迫不及待地与“中国制造”重归于好。
经过近十年来的努力,我国在全球生产体系中的作用更加重要,“中国制造”不仅在纺织服装、鞋类、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方面保持优势,在部分技术含量较高、增值率较高的产品上,也正逐渐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今年前7个月,美国、日本和欧盟从我国进口的纺织品服装分别占其全球进口总额的38.34%、71.59%和38.35%。
2011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对我国出口的113种重点机电产品进行了跟踪调查和国际比较,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全球排名首位的有58种,排名第二位的有9种。其中,笔记本电脑、复印设备、微波炉、厨房或桌用餐具等出口额不仅在全球排名第一,而且占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都超过了一半,分别达到了70.4%、50.2%、61.5%和67.4%。
这些数据意味着,如果没有价格公道、质量可靠的中国产品,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生活都会受到影响,人们的衣橱可能空了一大半,厨房、起居室、办公室的面貌也会与现在截然不同。
统计显示,过去十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额由2002年的3256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18986亿美元,增长4.8倍,占全球出口的比重由2002年的5%上升至2011年的10.4%。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我国与排名第二的德国的差距由2009年的811亿美元扩大到2011年的4231亿美元。
出口强劲增长的同时,过去十年间,我国进口大国的地位也在不断巩固。自2009年以来,我国进口规模的全球排名已经连续三年蝉联第二,而且与全球进口第一的美国间的绝对差距由2009年的5996亿美元逐年缩小至2011年的522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