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危机也是机遇。在外源型经济受到考验之时,民营经济成为一道曙光。内资招商也就是在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中起步、成章并且延续的。今年1-10月,以外源型经济为主的东莞市进行产业升级转型,主动走出去寻求周边产业合作,内资引进协议投资项目1208宗(100万元以上投资),协议投资369.8亿元。从全年来看,预计将引进内资协议投资项目将超过1400宗,同比增长82%。
长期以来,东莞招商以镇街作为活动主体,各镇街又以村组作为单位,分头行动。这种高密度网络的全民招商运作,创造了东莞过去的外资招商奇迹,但也削弱了行政、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率,难以形成全市统筹一盘棋的格局。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生产要素供给、成本矛盾的突出,这种分散的、各自为政的招商方式已经不适应新一轮招商的需要。各自为政招商,造成引进项目质量参差不齐。一些镇街、园区引进内资机构职责不清,对本地内资情况不明,没有明确的引资计划和切实可行的办法。引资质量也有待提升,引进的国有大型企业、国内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偏少。另一方面,各自为政的招商,使土地资源得不到更加有效的统筹。在制度层面,最麻烦的是土地问题。用地、办 证等手续繁复,制约了一些项目,尤其是一些好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意向,也影响招商引资工作。随着中国的产业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区域产业多元化趋势日渐明显,东莞更应该向新兴产业渗透,从市一级的角度去引导、点拨镇一级进行差异划招商,避免重复建设。2009年农历新年刚过,《关于推进引进内资工作的意见》、《东莞市引进重大及关键投资项目奖励办法》和《东莞市镇村引进投资项目奖励实施办法(试行)》三个政策相继出台。随后,东莞先后在广州、杭州举办两场招商推介会。杭州之行是东莞首次出省招商。在大城市举办投资推介会是引进内资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手段。东莞坚持在国内重点城市举办大规模、高层次的招商推介活动,保持了强大的招商攻势,掀起一股又一股的招商引资声势,向外界发出了东莞加大引进内资力度的信号。
新一轮的资本转移和东莞已有的产业基础,使东莞内资招商模式开始往深层探索,为避免盲目性,产业招商成为一条可行之路。
产业招商是以产业为依托,借助当地比较优势和合理的产业定位,围绕产业的主导产品及其上下游产品进行招商,在方式上是通过引进高端产品生产技术,拓展技术链,营造主导产业,实现产业的缝合断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据模具网CEO罗百辉了解,以前,东莞很少到国内其他城市开招商推介会,每年来东莞“掘金”的兄弟城市却络绎不绝。与以前被其他城市招商“无所谓”的态度相比,东莞现在变得“紧张”了,对内资招商的主动程度前所未有。
横沥镇围着模具产业的重点,成功引进南方冲压模具联盟。目前,南方模具联盟首批企业已相继落户横沥模具产业园,投资近4亿元。
沙田镇为了让产业招商更加科学,聘请专家课题组,为该镇产业发展诊断把脉。明确了民营经济重点发展产业,围绕精细石化、物流仓储、机械装备、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进行招商引资。
内资项目呈现出“量不大质大”的特点。罗百辉表示,今年内资项目有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最主要的项目都是来自珠三角的企业(不包括东莞本地的企业),来自广东省的项目占了近一半,是东莞引进内资的主要来源,1-10月,在内资引进方面,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项目71宗,投资额超过1亿元的项目占项目总数不到一成,但协议投资金额占协议投资总额的87.9%。投资项目主要还是东莞拥有传统优势的制造业,这在今年前10月的1208宗中占了714宗。因为这些企业大多是随着产业梯度转移或增资扩产而来到东莞的,制造业是它们的本业。
为了真正实现由“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提升,东莞建立了招商引资专家库,由市知名企业、高级技术人才以及市内专家、教授组成,人数超过100名。在投资考察活动中,请专家提供意见,发挥专家组作用,对引进的项目是否符合产东莞产业政策,是否能完善东莞市产业链和符合产业结构,对项目的调整方向、规划及其可行性进行论证,提供专业意见。
通过一年的摸索,东莞已经编织了一套内资招商网络:一是联系上级相关政府部门,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投资政策和大型国有、军工、民营重点企业的投资动向,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二是联系行业协会。动员他们为会员企业来莞投资牵线搭桥;三是联系投资中介机构,争取其积极引荐项目,寻求合作机会。
2010年,东莞将在北京、上海或重庆举行投资推介会,吸引环渤海、长三角或西南地区大型企业与东莞产业对接。东莞将选择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重点目标项目,上门游说,主动发起招商攻势,主要的目标客户是央企、军工企业、知名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