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号起,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我国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俗称"限塑令"。限塑令实施一个多月来,超市等地方的塑料袋使用数量的确有了减少,但同时,其他一些商品零售场所却出现了新的问题。来看记者的调查。
位于南京西路陕西路口的一家服装商店,在限塑令实施之前,提供给顾客的是像这样的免费纸袋,然而,最近消费者们发现,这两个月店家突然不供应纸袋了,取而代之的是薄薄的黑色塑料袋。
消费者:你这个袋子要钱吗?“要钱的,”“ 多少钱啊”“ 一块钱” “有没有其他的选择” “只有这一个”。
商店方面表示,他们用收费塑料袋是为了响应国家的环保号召,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可原来商家提供的纸袋,对环境的影响,远比现在的塑料袋要小。
华师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 陈振楼:因为塑料袋本身焚烧过程中它会产生很多有毒有害的刺激性污染物 这个肯定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另外如果填埋在垃圾场的话 它是不太容易降解的。
可见,一些商店用收费塑料袋来代替过去的纸袋,实际上是一种环保的倒退,同时也违背了限塑令出台的初衷。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专家认为,这次颁布的限塑令规定塑料袋必须有偿使用,这固然能限制部分消费,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似乎表明,只要是有偿,就可以生产和使用。因此,要切实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除了强调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责任以外,还必须出台相关的实施配套细则,来明确生产者和销售者的环保责任。
华师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 陈振楼:在生产这个环节 比方说像原来我们的一次性塑料饭盒一样 对厂家征收有关税收 还有就是塑料袋的销售单位 就是主要是超市这种单位 根据它的销售数量征收环保税。
关于生产者的环保责任,上海对一次性饭盒的成功治理,已经为限制塑料袋使用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借鉴思路。上世纪90年代,随意丢弃的一次性塑料饭盒给上海的城市环境带来很大影响,然而,自从2000年10月实施《上海市一次性塑料饭盒管理暂行办法》以来,情况有了很大改善。现在,一次性饭盒的回收率已经达到80%,曾经让人触目惊心的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而这个办法之所以能奏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明确了生产者的责任,并且采用了相应的经济杠杆。
原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局长 施振国:在经济政策上想出了一个办法 也就是说 每一只塑料饭盒的回收 生产厂家要拿出几分钱来放着 (政府)再把这部分钱给回收单位 加工单位 这样使得塑料饭盒回收工作能够顺利地 持久地开展下去。
据记者了解,目前白色废弃物的回收,只局限于一次性塑料饭盒以及一次性面碗、托盘等等,塑料袋的回收并没有纳入其中。有关专家建议,政府部门可以在限塑令的基础上,出台有关实施细则和相关配套措施,向塑料袋生产者和销售者也收取一定费用。
复旦大学法治研究中心主任 杨心宇:(上海市政府)可以出台一个更具体的 应用型的规定 以规章的形式 如果认为这个问题影响到整个上海的公共利益 涉及到更高(法律)层级问题 有一些需要创设性的规定 来呼应国务院的这样一个通知 也可以提高到上海市人大常委会 来颁布地方性法规。
专家还呼吁,尽快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回收再利用体系,从根本上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有人说,塑料袋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但是毫无疑问,目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还不能完全摆脱塑料袋,关键要看我们如何控制它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那么,现在上海的塑料袋回收再利用体系究竟发育得如何?可降解塑料袋离我们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