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塑料袋登堂入室
在位于海淀区知春路的沃尔玛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6月1日以来,超市开始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塑料购物袋,厚度为0.025毫米。超市现在每天耗费的塑料袋,不到之前的百分之十,许多顾客都自带环保袋或者原来购物留下的塑料袋。超市的环保袋一天能卖300多个。”
记者看到,该店目前提供大中小三种规格的塑料袋,分别卖0.3元、0.2元、0.1元。记者排队时,前面有三位女顾客。第一位自带环保袋;第二位在结算之后从自己的手提包中摸出2个塑料袋;第三位买了一个超市提供的塑料袋。
赵先生拎着一个洗得发白的环保袋从超市走出来。他说:“我的环保袋用了两三年了,平时买菜买水果都用。”
记者接着来到海淀区五道口的易初莲花超市。值班经理说:“我们从5月20日到6月1日期间,在用普通塑料袋同时,开始使用厚度为0.027毫米的环保塑料袋。6月1日开始,只使用环保塑料袋了,每个0.2元。如今,塑料袋的使用量比之前下降了2/3左右”;在五道口超市发连锁店,也挂出了大中小三种环保塑料袋,分别卖0.4元、0.3元、0.2元。
记者在北京市西城区的南闹市口辰星菜市场看到,商家使用的塑料袋都是环保可降解塑料袋,上面标有“环保”字样。西城区金融街工商所的张副所长专门负责辰星菜市场的监管,他告诉记者:“为了防止商家买来不合格的塑料袋,现在这个市场的所有塑料袋都由市场方统一购买。”记者观察到,该市场周围的日用杂货店、水果店等,能看到的都是该市场统一使用的环保塑料袋。一位小店经营者说,这些塑料袋都是从这个菜市场买来的。
超薄塑料袋开始在京城一些医院销声匿迹。北京佑安医院门诊药房的郝言说:“6月1日起,我们医院一律不提供塑料袋了。”记者转到石景山医院,发现医院也贴出了告示:“少用一个塑料袋,就意味着少一份污染。”医务人员说:“我们从6月1日起就不给取药者提供塑料袋了。”
使用超薄塑料袋是“过渡期”?
崇文门菜市场除了熟食摊位以外,都用环保塑料袋或者滚轴式连卷塑料袋。记者看到,部分熟食还在用超薄塑料袋装,一位熟食摊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顾客买熟食,袋子会免费提供;如果顾客只是索要袋子的话,需要花1毛或者2毛钱,拿袋的顾客少了许多。”
在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上的一家便利店,出售的塑料袋还是普通塑料袋,每个卖0.2元。该店服务员说:“现在还处在过渡期,以后会使用新的环保塑料袋。顾客买东西要袋子,也不得不给。”
“限塑令”仍有“死角”
但是,仍有一些地方是“限塑令”的“死角”。
记者6月5日来到位于北京西五环边上的石景山鲁谷仙鹤菜市场,绕市场转了两圈,发现大多数摊店还提供免费超薄塑料袋,颜色有红、蓝、绿、白四种。
记者6月1日曾经到这个市场探访过,当时,这个菜市场使用的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塑料袋。过了5天,仍然如旧。
一位水果摊贩对记者诉苦说:“很多顾客买东西时,几毛钱都要争半天,如果塑料袋再收钱,要影响生意;其次,像樱桃等,只能用袋子装,而顾客自带袋子的比较少,我们不给袋子怎么办?”
记者在市场转了半个小时,看到顾客自带环保袋或重复使用塑料袋的,不超过10人。有的顾客拎着五六个白色塑料袋,里面装着买的各类蔬菜水果。
记者在海淀区五道口附近、辰星菜市场附近都看到,一些蹬三轮车的流动摊贩,还在用超薄塑料袋。
“限塑”变“收费”是商家在捣鬼
眼下正是“限塑令”实施的关键时期。记者在一些小型超市、农贸市场看到,超薄塑料袋仍然在使用,但商家要求消费者花费1角或2角钱购买。有消费者抱怨:“限塑令”怎么变成了“收费令”?
政府的“限塑令”当然不是“收费令”,消费者抱怨,是因为有商家在捣鬼。
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12月31日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中规定: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不难看出,“限塑令”有两层意思:一是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容易污染环境的超薄塑料购物袋;二是符合规定的环保型塑料袋,消费者可以花钱使用。绝不是指商家原来免费向顾客赠送购物塑料袋,如今只要顾客花钱购买,就等于执行了“限塑令”。
商家实施“限塑令”,是为了治理“白色污染”,保护环境,而不是为了让塑料袋“有偿使用”,增加消费者的支出负担。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使用一次便被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大街上、在公路旁、在铁路沿线,随处可见丢弃的塑料袋。尤其是刮风季节,塑料袋迎风“飘扬”,严重污染了环境。
国家规定“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目的在于以收费为手段,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把原来的超薄塑料袋改为收费使用,不仅不符合“限塑令”的规定,而且误导消费者抵触政令,应当立即纠正。
针对执行“限塑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及时深入生产厂家、经营商家进行全面检查监督,维护政令畅通,确保“限塑令”在治理“白色污染”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