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dener、渤海证券研究所认为,机床行业在下游需求旺盛、产品结构升级、进口替代、出口快速增长的形势下,将保持长期的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因而具有长期的投资价值。相对于部分出口依赖型的制造类行业,机床行业更具优势,给予行业“看好”的投资评级。
下游行业的轮番繁荣使得机床行业长期处于景气状态。汽车、造船、工程机械、航空航天、发电设备等行业均是机床行业的下游,近年来这些行业轮番繁荣,给予了机床行业轮流的支撑,使机床行业长期处于景气高峰,周期性特征明显淡化。我们将机床行业自2001年开始的这一轮景气周期归为需求拉动型,产品需求也更多体现在重工业化阶段的主导产业,我们更看好重型机床行业
内需支撑行业景气依旧
我国机床行业在内需旺盛的形势下蓬勃发展。2007年金切机床586家企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68.7亿元,同比增长28.0%;产品销售产值 747.8亿元,同比增长28.8%;产品销售率97.3%,同比增长了0.6个百分点。与机床工具大行业35.5%、36.2%、97.6%相比,分别低了7.5、7.4、0.3个百分点。从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产值来看,2007年金切机床是机床工具大行业中增速最慢的子行业,但是机床工具行业协会数控金切机床重点联系企业2007年产量和产值分别同比增长34.1%和44.8%,远高于机床工具行业的增速,因此数控金切的发展态势要好于金切和机床工具行业。
行业竞争将集中于高端产品
目前我国机床产品出口还相对较少,且出口的产品多为低端普通型产品,高端产品出口少之又少,同时,机床整机制造中的关键功能部件包括数控系统、主轴、司杠、电机等均大部分需要进口。而我国产业升级带动了机床行业的产品结构升级,如今我国金切机床产品已完成由轻工业所需要的最初级的普通型机床产品(如车床)过渡到重工业化时代所需要的高精度、高稳定性的产品(如加工中心、磨床、铣床、特殊加工机床)等。
在低端普通型车床市场上,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垄断,未来行业内的竞争不可避免的向高端产品市场转移。而在高端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各中大型和重型机床生产厂家发展速度极快,在整个重型机床子行业总产值增长40-50%的情况下,重点厂商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实现了翻倍甚至几倍的增长。同时在争夺高端市场份额的驱动下,各主要厂商通过创新研发新产品也开启了竞争的序幕。
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2007年,我国对于金属切削机床需求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中大型、重型等高端产品上。虽然2007年我国金加和金切的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都出现了下降,但是加工中心、铣床的增速仍然为正,显示我国对于高端机床的需求仍然很强势。为适应市场的需求,我国机床企业研发创新的能力大大提高,产品结构进一步得到了优化,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国内份额终于占到了我国金加机床市场份额的50%以上,达到了57.4%,是2001年来的首次突破,因而我们认为未来我国机床替代进口的空间仍十分巨大。
从具体产品来看,金切机床中市场容量较大的车床的进出口逆差金额并不大,这说明我国自己生产的车床已基本可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替代进口的过程已经结束,并已批量出口。
而加工中心、磨床、特殊加工机床的进出口逆差金额还相当大,且在金切机床整体和大部分产品进口减少的情况下,加工中心、铣床的进口仍然在增长,可见我国对于加工中心、磨床、特殊加工机床、铣床等高端产品的需求还相当强劲。随着我国本土企业技术实力、自主研发实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这些高端产品将成为进口替代的重点。
以加工中心为例,过去十年间,我国加工中心生产量除2001年以外一直保持正增长,且增速有五年超过了70%;1997—2006年的年均和复合增速分别为69.15%和59.15%。同时,加工中心的进口量自1999年以来一直保持正增长,2007年我国金切机床总体进口量下降的情况下,加工中心进口依然保持了正增长,1997—2007年加工中心进口的年均和复合增速分别为25.88%和21.82%,这说明我国对于加工中心的需求十分旺盛。
出口仍有待扩大
2007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出口16.5亿美元,同比增长39.2%,占我国金属加工机床总产值的16%,我国金属切削机床出口额占总产值的比例还相当低,与世界平均水平55.22%还差距甚远,与世界机床主要出口国德国、日本、瑞士的差距就更大,三者2007年该比例为72%、53%、74%,因此我国机床产品出口的空间还很大。
未来我国机床产品除了现在出口的已成批量的普通型机床外,出口重点应该在高端产品上,在以加工中心为代表的高端机床上,包括加工中心、磨床、特殊加工机床、铣床等产品,在实现进口替代的同时,也将迅速实现出口的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