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中国刀具业现状的原因有很多,我们不能一味苛责刀具制造企业,而且目前企业也好,行业也好,也都在积极改进,我们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我国机械制造领域著名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袁哲俊教授在接受《机电商报》记者专访时,谈到了影响中国刀具业发展的几大因素。
年届八十的袁哲俊教授,依然奔波于各种讲座、研讨会、展览会之中,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还带着几名博士生,而且还在著书立作、编写教材,还担任着几个协会组织的领导职务;谈起行业发展,他思如泉涌,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这一切都让人难以相信他已经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
“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最终影响到了刀具业的发展、提高。”袁教授的观点乍听起来令人吃惊,毕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向来被认为是国内企业的优势。
发达国家的机械制造业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了比较大的飞跃和革新,而作为这种飞跃的支撑,企业的制造装备从通用机床迅速转变为高效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袁教授认为,加工要求提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相比设备成本更高的劳动力成本也迫使企业不得不走上这样一条道路。这种变革也相应地促进了刀具业的进步——原来大批量生产的标准刀具,市场越来越小,个性化的高效现代刀具成为主流。
“而对中国而言,机械制造业面貌的真正开始改变应该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袁教授指出,这种改变尽管带来了机床工具行业一定的发展,但却并没有出现国外那样显著的快速连锁反应。“其中—个重要原因就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得很多企业产生惰性,更愿意依靠增加低廉的劳动力而不是改用高效先进设备来满足加工要求。”的确,这样就造成通用机床和旧的生产方式在国内还有很大市场,也就造成标准工具的市场依然庞大,刀具企业技术革新的动力因此而相对较小。
然而,劳动力毕竟还是要受到落后的设备和旧的生产方式的制约,一些企业已经逐步加大对先进设备的投入,也提出了对先进高效刀具的需求,而此时国内多数机床工具企业还依然在大量生产通用设备和刀具,经过几十年成熟发展的国外现代机床工具企业恰好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因此,国内机械制造业的进步并没有迅速带来国内刀具企业的迅速革新。”袁教授强调,但他也同时指出,“尽管革新缓慢,但我们看到,从机械制造企业,到机床企业,到刀具企业,都感受到了必须革新的压力,都已经开始改变。”
材料生产和刀具生产的割裂
按照当年计划经济时代的分工安排,刀具材料生产由钢铁厂和硬质合金厂承担,并归属到冶金部,而刀具生产则由刀具企业具体承担,归属到机械部。“这种划分直接影响到今天刀具材料生产与刀具生产的脱节。”袁教授具体分析说,过去生产高速钢较多的东北某钢厂,其为刀具行业提供的高速钢尽管对刀具行业本身而言数量不算小,但对钢厂自己来说,这部分只占其总产值很小部分,对其整体利润的影响并不大,因此也就一直不很重视。
然而,刀具对材料本身的要求是很高的,因此刀具行业不断向钢铁企业提出新的更严格的要求。
一方面不断地要求,一方面则置若罔闻,双方之间割裂使得交流难以畅通,高速钢质量不高也就成为刀具质量难以有效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硬质合金方面,两家比较大的企业就是株洲硬质合金集团和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但他们以前并不生产刀具。”袁教授认为同样的原因使得硬质合金的产品质量与刀具企业的要求出现了较大的脱节。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株洲硬质合金集团和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刀具生产基地,袁教授认为,“这样,刀具材料水平的提高也就成为企业自己的要求,他们为自己提高材料质量、发展新品种的同时,也给整个刀具行业带来了原材料的进步。”
因此,原材料生产与刀具生产之间的关系必须打通。“从国外来看,不管是瑞典的山特维克可乐满,还是美国的肯纳,这些大型的刀具企业集团都有自己的刀具材料生产力量。”刀具材料的开发成为刀具进步的有力、及时的支撑。
未来的刀具行业将是少数大型刀具企业和较多的专业厂并存的局面。袁教授因此同样主张必须大力打造中国自己的大型刀具企业集团。“株洲也好,自贡与金鹭的联合也好,如果能够真正发展形成中围刀具业的核心航母,对带动整个刀具行业水平的提高将会起到极大的作用。”
服务力量缺失
机床工具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整个机械制造行业的进步。“尽管存在前面所提到的一些问题,但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随着企业原有设备的老化,随着劳动力成本对设备投资而言的相对优势逐渐减弱,国内对先进设备、高效先进刀具的要求不断提高。”袁教授强调,即便外部条件都解决了,刀具企业自身的转变依然需要下大气力,“因为要从过去大量生产标准刀具转向提供个性化的现代刀具,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