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年9月,中国已经将钢材的出口退税税率从11%下调到了8%,但这并不能立刻阻止国内钢材的大量出口。商务部有关专家预测,中国今年有望成为全球钢铁产品出口量最多的国家。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表示,由于受资源、环境等多种因素制约,中国不宜成为钢铁出口大国。
据海关统计,今年1至9月,中国钢铁产品累计出口3616万吨,预计全年有望突破4500万吨。商务部重要生产资料监测系统部专家陈克新预测,中国今年有望成为全球钢铁产品出口量最多的国家。对此,业内普遍认为,这是由于国际钢铁需求旺盛和国外钢材市场的高价位造成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高层人士则称,随着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差的不断缩小,加上国家已经出台的调整出口退税税率政策,出口增幅将逐渐回落到正常水平。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表示,对中国钢铁的大量出口还是应尽量保持冷静心态。虽然从2005年开始中国成为钢材净进口国,中国出口钢材数量不断增加,但我们的出口产品和进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工深度都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显示,2005年,出口最多的是铁、铁合金和非合金钢的初级产品,产品的加工程度较低。板材出口845万吨,占钢材出口的41.2%,技术含量较低的棒线材比重为32.8%。
专家认为,中国大量出口钢铁得不偿失,这其中除了出口增长可能掩盖了产能大幅增加所隐含的调整风险,容易引发贸易摩擦、国内钢铁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水资源、能源、运力等方面的短缺等因素外,还包括大量出口钢铁会对我国造成较大的环保压力。“我国现在出口的大多是低端钢铁产品,这些产品恰恰是在耗能、耗水、产生污染多的加工环节上生产的,对我国环境、资源的压力更大。”
针对上述情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建议,除了继续推动钢铁产品结构和技术升级、加强对钢铁行业的环保指标约束,国家也可以适度鼓励低端钢铁产品进口。他表示,目前的钢铁产品进出口结构是出口加工程度较低、高耗能、高污染的低端产品,进口加工程度深、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染相对较少的高端产品。
“这种贸易结构是由我国钢铁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在国内钢铁需求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国内许多中小钢铁企业纷纷上马投入生产,扩大了国内低端钢铁产品的产能,并形成了较大的出口能力。但从能源的有效利用、环境保护和减轻铁矿石进口压力的角度来分析,在保证钢铁供应一定自给率的前提下,我国应该鼓励低端钢铁产品的进口,减少或者减缓该类产品的出口,必要时可以征收钢铁出口的关税。”
也有其他专家建议,钢铁行业要扩大海外投资,不仅要参股或者收购海外的铁矿石资源,保障国内的铁矿石供应和回避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造成的损失,而且应该适度投资并购海外产能闲置的钢铁企业,尤其是那些所在地能源富余和环保压力较小的钢铁企业,挖掘、使用这些钢铁企业的生产潜力,供应国内市场,满足国内钢铁产品的需求。这样既可以减轻国内的能源消费和环保压力,也可以为将来必定要出现的国内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做好准备。因为,国内钢铁工业目前的发展水平已经足以造就几家全球性的钢铁大企业,进一步提高中国钢铁工业的全球影响力和话语权,立足于满足国内需求的海外投资可以减少海外投资失败的风险,逐渐培养跨国投资和经营的能力,为中国钢铁工业真正由大转强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