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钢材货源供应量最早到2006年或不晚于2008年,出现明显过剩状态。
其原因是
一是中国新增产钢能力依然很大;
二是由于中国不再是一个钢材净进口国家,不再需要采取替代钢材进口方式来增加其钢材产量;
三是中国有关部门采取不鼓励各钢铁公司大量出口钢材的政策;
四是在未来几年里,中国钢材需求量增长速度大大放慢。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中国产钢能力出现巨大过剩,那么,中国钢材出口到世界钢材市场或冲击世界钢材市场将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有关部门鉴于如下考虑将限制钢材出口:
一是降低中国经济通胀的压力;
二是避免海外钢铁公司对中国出口钢材实施反倾销投诉的风险;
三是有助于中国大钢铁工业最大限度减少其生产成本;
四是更好控制其薄板产品市场价格,加大钢铁工业生产集中化程度。中国钢材需求量增长速度在未来几年里将放慢,其原因是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即固定资产投资率已达到40%至50%。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中国继续坚持在未来几年里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保持在15%至20%水平的话,那么,这一政策有可能促使中国经济陷入更大的通胀的压力之中。
一、中国钢铁生产能力过剩状态分析和评估
2002年至2007年中国钢铁生产能力:
1.产钢能力从1.97亿吨增加到3.98亿吨,增加2.01亿吨。
2.热轧板卷从5600万吨增加到1.49亿吨,增加9300万吨。
3.中厚板从2100万吨增加到4300万吨,增加2200万吨。
4.长型材产品从1.01亿吨增加到1.70亿吨,增加6900万吨。
5.焦炭从1.10亿吨增加到2.17亿吨,增加1.07亿吨。
在未来若干年里,中国西部地区钢材需求量增长速度最快,但是,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钢铁厂建设的选址最好在东部沿海地区,其理由是,东部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发达,建设新钢铁厂可以相对地减少经济基础设施方面压力,同时,东部沿海地区靠海,为钢铁厂进口海外原料提供便捷的运输条件。
2004年中国各钢材产品按地区分生产能力
华北 东北 华东 华南 西南 西北 合计
热轧板卷 28% 9% 39% 18% 4% 2% 100%
中厚板 12% 10% 46% 21% 7% 4% 100%
长型材产品 18% 5% 41% 17% 12% 7% 100%
中国在未来几年里,钢材生产成本不会特别低,其原因是,中国自身缺乏低廉的原料。同时,一旦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升值的话,那么,中国钢材生产成本按美元计算则将加大。
在未来几年里,中国高端薄板产品产量将大幅度增加。在2004年,中国高挡薄板产品进口量达到1000万吨至1500万吨。中国一些钢铁公司独自或采取合资经营方式来增加高挡薄板产品生产。日本一些大钢铁公司、浦项钢铁公司及中钢公司在未来将减少出口高端薄板产品数量。
二、中国限制钢材货源供应量过剩所采取的措施
鉴于中国钢材货源供应量过剩程度越来越大,中国在薄板产品方面采取如下措施。
1、中国促成钢铁工业部门实施合理化调合和结构优化措施,通过并购手段,废除边际产钢能力,实现钢铁生产集中化。一旦实现并购集中化目标的话,那么,中国薄板产品工业部门结构将发生转度,接近主要产钢国家钢铁工业先进水平。
因此,一旦世界薄板产品出口市场价格下降时候,其国内薄板产品市场价格将有更大力度阻挡下降势头,正如其他主要产钢的发达国家那样,也就是说,世界薄板产品市场价格下挫将不会立即反馈到国内薄板产品市场上,国内薄板产品市场将有一段缓冲期阻止其价格下滑。
2、中国取消钢铁产品及其他有色金属出口退税或税额减免政策。2004年初期,取消了焦炭出口退税;2005年初期取消钢、铝和镍出口退税,从2005年4月1日起取消钢坯出口退税,不久又减少长型材产品出口退税额。
3、减少对钢铁工业部门贷款额。
4、为了推动中国国内一些钢铁公司同海外钢铁公司并购运动,促进中国国内这些钢铁公司财务状况的透明化。
5、不鼓励或提倡中国钢材大量出口,尤其是当世界钢材市场出口价格呈下挫趋疲态势时,并且即使世界钢材市场出口价格仍处高价位水平,也不要大量出口。
为什么中国有关部门在绝大多数产业部门产能过剩、价格竞争激烈时尚末采取行动加以制止,唯独对钢铁工业部门实行积极的政府政策措施呢?国外权威研究机构提出如下依据。
三、中国有关部门对钢铁工业采取积极、正面政策措施的依据
1、钢铁工业在中国是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业部门。中国钢铁工业产能扩大在近几年里对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是一极大支持。2004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即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45%,而在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国约占15%。用来购买钢材产品。
2、中国国内钢铁工业部门即各大中国有钢铁公司拥有100多万钢铁职工。构成庞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