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显示,国内机床企业频繁打出“自主牌”已经渐成气候。
“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机床工业的发展前途将十分有限。”这已是业内人士的共识。
值得欣慰的是,眼下整个机床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为自主研发提供了动力:多年磕磕绊绊合资引进的技术积累,加上近年强劲市场带来的资金积累,使得自主研发能够不再仅停留在口号上,而能够深入地进行下去。
与高校联手似乎是颇受企业青睐的一种自主研发方式。不约而同,很多企业选择了这一途径。
上海第三机床厂携手上海交大
由上海第三机床厂、上海交通大学联合研究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精密曲线磨床近日研究成功。
上海第三机床厂(以下简称三机床)是国内专业生产精密曲线磨床的制造厂,这次自主研发的数字化精密曲线磨削技术与装备是各种精密复杂模具、刀具以及各种复杂曲线零件精密加工的重要手段。
资料显示,我国每年进口300余台精密的光学轮廓磨床或工具磨床以及各种多功能复杂曲面磨床,用于民用和军用等需求,每台价格高达数十万美元。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数字化精密曲线磨削技术与装备的研发成功,为我国高端数控机床装备的发展增添了新内容,进口产品居高不下的价格将被打破。”
“与搞合资引进技术相比,联手高校起点更高些,这属于自主搞研发,而不再是跟在别人后面学步了。”三机床副总工程师范浩对于这次校企联手的结果显然相当满意。
“这一次开发的项目通过引进是难以实现的,我们要求这个控制系统的工作平台是完全开放的,以便随时能够在系统中加入新功能。而国外公司,比如西门子、发那科,都不愿提供这样的系统给我们。” 范浩告诉记者,“自主研发是惟一的途径。”
但要完成这样一项研发,完全凭机床厂自身操作显然比较吃力,尤其是在缩短研发周期上就更显得力不从心,而高等院校所掌握的数控系统最前沿信息和知识及拥有的相关人才则是三机床搞这个项目急需的。
三机床开始在相关院校中选择“意中人”,这个选择的过程并不轻松。范浩介绍,“这套系统不仅应用到机械方面的知识,还涉及到电器控制、检测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要找到能满足要求的合作伙伴并不容易。”最终,三机床将目光锁定上海交大,交大的机械与动力学院正好有这样一个教研室,接触后,双方很快即展开合作。
结果证明,这样一次携手是双赢的,双方在合作中各取所需:三机床得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而交大得到了科研成果。
其实,很多机床企业都有过联手高等院校搞项目合作的经历,比如桂林机床厂曾分别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工业大学有过项目合作,还曾邀请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湖南大学的教授来公司为员工进行培训。
很多个案证明,高校与企业联手搞研发,项目合作是一种相对原始但却见效很快的合作方式。
杭州机床集团联姻中科院
杭州机床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杭机集团)的校企联合之路显然比一般的项目合作走得更深远。
杭机集团和中国科学院、杭州市科技局、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组建中国科学院杭州科技园,建筑面积达2.9万平方米,已于2005年4月8日正式开园。据悉,科技园具有四大功能:高新技术成长转化功能;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培育功能;技术研发功能;人才培训功能。
这一次的联手不再仅停留在项目合作层面上,而是选择共同打造一个全新的产业。
杭机集团董事长朱金根很看重这次合作,朱举了一个例子:美国的电视网络以相同的模式进行新闻报导,所有电视台都在同一时段播出新闻节目,在事件分析、报导新闻专业水准及主播的人气上同竞争对手一较高下。但美国有线新闻网异军突起,抛弃了电视网络传统模式,代之以全天24小时实时播出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实现价值重大突破,在全世界创造出新的需求。
“这正是企业战略创新的最高追求——价值创新。”朱金根表示:“投资创建中国科学院杭州科技园的过程,正是采取了类似的价值创新策略,一改企业引进技术、院校合作等传统的提升企业技术档次模式,而直接与我国科技界最具权威机构中国科学院等联合组建中国科学院杭州科技园,以中科院的顶尖科技人才、顶尖科技水平来带动杭机集团的科技发展,并建成了科技孵化园区。”
这个创新点就在于,科技园区不仅为杭机集团培育高新技术,而且为社会培育引领时代的高新科技。朱金根介绍,“中国科学院杭州科技园兴建后,目前要求入园进行科技孵化的企业很多,科技园为用户和社会创造了新需求、新价值。”
殊途同归
案例显示,机床行业校企联手已不在少数,但联合方式五花八门。比如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办技术中心、中心试验基地,或通过联营、投资、参股等多种方式实现与企业的联合。
对于企业和高校而言,双方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合作方式,但最终希望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利用高校的前沿知识、信息、人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