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近两年时间中,制造企业被迫承受原材料成本的飙升,但中国制造商正继续削减价格,因为它们担心市场份额与销售会被当地竞争对手夺去。
中国企业之间竞争残酷,这种现象仍在继续,令利润不断缩水,但同时也在帮助推动中国贸易顺差不断上升。贸易顺差是个敏感的政治问题。
最近,中国日益上升的对美国和欧洲纺织品出口导致贸易关系紧张,但尽管如此,出口增幅最大的是各种制成品,原因是各家企业在寻求新的海外市场。
据券商里昂信贷亚洲证券(CLSA)对中国大陆制造业的最新调查,尽管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速度在放缓,但中国公司5月份仍在继续削减产品的出厂价格。里昂信贷亚洲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韦卓思表示,“利润率的重大挤压已开始对中国的私营制造企业造成不利影响。毫不奇怪,上月国内新订单比出口订单下降更厉害”。
面对利润率下跌,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反应都是提高产量,降低价格,以确保能维持市场份额。中国有约300家啤酒制造企业,其中的三大巨头控制的市场份额还不到三分之一。中国三大啤酒公司之一的青岛啤酒日前表示,它正尽力通过扩张和调整生产而不是提价来维持其领导地位。
中国最大的水泥制造商之一安徽海螺水泥的经理杨开发说,日益上涨的煤炭价格对公司打击很大,因为动力占成本的约51%。“水泥供应过剩,竞争激烈,我们无法将上升的成本转嫁到客户身上,”杨先生说。
制造商转向出口的趋势让中国一些经济学家感到担心,他们发现,贸易盈余和外汇储备猛增,使经济中危险的失衡现象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