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仅有1.6万机床做从业人口的我国台湾地区,早在1994在就已进入世界十大机床出口国家和地区的行列,并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到2000年,其出口额达12亿美元,为大陆地区的4倍。而中国大陆的机床企业众多,从业人口更是远远超过了台湾,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政策规划,协调的专业分工,关键技术研究和新品开发滞后等诸多原因,使得我们现有的国际地位与产业规模远不相称。本文从台湾机床业的发展历史入手,指出了合理的产业政策及切实解决好产品的社会性、技术性、经济性等问题所产生的巨大发展潜力。
制定切合实际的产业政策
台湾在抗日战争胜利回归中国时,工业水平十分落后。20世纪50年代,台湾当局提出了“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政策,积极向小型企业提供贷款,机械工业得以发展。20世纪60年代,台湾将机械工业列为发展重点,努力发展机床生产,加速装备工业部门。1963年成立“金属工业发展中心”(后于1982年改名为“机械工业研究所”)从事全岛及相关汽车关键件加工的全面规划、科研、技术攻关工作,并在国际劳工局技术转移的推动下,大力培养现代化管理人才。这段时期,研究所对企业进行技术指导,从政策上重点支持,使得外来投资增加,机床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也只能生产普通机床。20世纪70年代,台湾开始引导、组织发展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产品。1974年,开发出第一台NC车床,1979年开发出第一台加工中心(MC)。1977年成立“精密机床中心”,从事精密机床研究制造,并邀请海内外专家进行NC机床培训,这对精密机床、NC机床的技术提高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台湾及时制定出了鲜明的“两高、两大、两低”技术发展政策,即努力发展“技术密集度高、技术附加值高;与产业关系大、市场潜力大;所需能源系数低、污染程度低”的产品。明确有力地引导机械、电子工业迅速发展,并鼓励大力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先进高效设备,为机床工业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并开始提出努力出口,加速发展的策略方针。在20世纪90年代,当局更加重视发展和扩大机床工业出口,致力于发展量大面广的廉价实用NC机床,并结合国际形势,变化地加强NC机床对美、欧、亚市场之出口。台湾NC机床的生产1986年为1894台,1990年达4377台,1995年达11640台(中国大陆当年为7291台)。2000年台湾地区机床出口额达到12亿美元,居世界第六,在日本(67.8亿美元)、德国(38.9亿美元)、瑞士(19.6亿美元)、意大利(17.6亿美元)、美国(12.5亿美元)之后。台湾NC机床以其廉价实用为特色,出口到美国、德车、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及许多发展中国家。
仿创结合加强科研开发
台湾机械工业研究所面向全台机床工业,对先进机床共性技术加强科研,提高总体机床技术水平:(1)研究高精、高效、高自动化机床关键技术、FMS等;(2)试验高速主轴结构,不断改进;(3)对导轨形式、精密定位反复试验提高;(4)对NC机床、动作频繁的机械手的可靠性认真试验;(5)研究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等,并与机床企业紧密合作,推广先进技术的应用,这些对机床共性技术之研究,对促进台湾机床发展作用很大(目前中国大陆原有七个综合机床研究所,下放到地方、公司、失去原有的“参谋、攻坚、组织、服务”四大作用,等同于一个企业,无人进行专业规划和重要的共性技术问题科研,后果严重)。各大小企业以共性技术为指导方向与技术基础,开发各类机床新品种,因此机床设计制造易于过关、发展较快。另外,台湾企业领导及中层技术、经营、管理、销售骨干人员能力较强、信息灵通、精通外语和技术,他们深入美、欧、亚用户,勇于开拓;对于廉价实用的NC机床,需求面广,建立信誉后就迅速占领世界市场。2000年台湾机床出口率达76%。
分工明确密切关注市场需求
台湾大小机床厂约250家,虽然大都为中小企业,但他们实行专业化生产,协作非常紧密。如友嘉机床公司约150人,月产NC车床、加工中心25台以上,仅对大件如床身、主轴等进行加工,其他铸锻件、配套件、NC系统全部依靠外协。许多机床部件如刀架、机械手、刀库、滚珠丝杠、直线滚动导轨等,均有专业化生产工厂。NC机床实行批量生产,基础元部件、NC系统实行批量订货,因此成本大大下降(大陆机床企业专业化程度较差,NC机床生产批量很小,协作差、效率低,成本高)。各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均有明确奋斗目标与努力方向。企业管理科学严密,生产效率较高,产品供货周期较短,工人技艺比较熟练,NC机床的生产、装配、试验,均有严格程序章法,有条不紊。同时当局、协会、企业互相配合、十分紧密。协会经常对世界机床市场需求动态、台湾各类机床努力发展方向及今后技术发展趋势提出综合性报告,指导企业发展。各机床企业积极参加世界四大国际机床展,既宣传台湾新产品新技术,又了解世界机床动态与市场需求。如2001年4月在北京CIMT展上,台湾展出了60台整机。其中高明公司的龙门加工中心,主轴1.2万r/min,定位精度达±3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