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床工具行业近年来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规模生产和产品升级,同时提高了产品市场占有率。
“请进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过去上海机床工具行业把合资仅局限于中外合资这一范畴,没有把民营经济和多元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延缓了转制改制的进程。上海机床行业的特点是中小企业居多,找国际大公司进行合资显然不适合。在上海市坚持发展民营经济和混合经济的方针指导下,他们思想上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整个行业的引资、改制就显得渠道多了、门道也多了。
上海明精机床公司与浙江武义的民企实现战略联盟后,数控机床的年产台数同比增加了20%以上。力达公司的上海冲剪机床厂在与日本AMADA实现部分合资后,留下的一块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合资对象。今年放开思路后,江苏昆山一家民企已经找上门来。难怪江苏丹阳市委书记杨根林在上海第二锻压机床厂与丹阳沃德集团合资时谈到,上海机床行业有品牌、有技术,这样的高亲值得攀!
规模化生产真正的内涵应该是资本密集型,并以此来向技术密集型过渡。在新形势下,上海机床行业通过吸收外资、民资实现了资本密集。上海第二锻压机床厂就是通过吸收民资5000万元加大了投入。按重组规划,3年后他们的产值即可达2亿元左右,从而一改徘徊十年年产值仅5000万元左右的局面。
上海机床行业实施“请进来”战略后,吸引了各方资金,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变了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按照经济学原理,企业生产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因此,规模化生产是改变机床行业“多品种,小批量”落后生产方式的主要途径。上海机床的主机厂近几年已经完成了零部件加工的扩散,削减了人员,扩大了主机生产规模,形成了“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哑铃式生产方式。如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正是通过核心板块的集中,产品实物量已从历史上的3个人生产一台机床,到现在一个人年产3台机床,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走出去”加快了产品升级
上海机床行业近年来在“引进来”方面成绩斐然,近20家企业有一半已是合资企业,有八成企业已形成技术合作和产品合作。然而只有“走出去”,才能使产业、产品加快升级,才能使企业更快地面向全球市场。
2003年,明精机床公司成功收购了德国沃伦贝格公司。该公司是一家著名的重型数控车床和数控专用机床生产厂,最大加工件直径从1米到2.5米,加工件重量从8吨到56吨。这类数控车床可广泛应用于轧辊、船用曲轴、油井钻杆、印刷机滚筒、发电机转子轴及大型泵阀等零件的加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是我国市场紧缺的大型数控设备。明精公司的上海重型机床厂虽然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即已开始和沃伦贝格公司接触并有所合作,但只停留在普通车床或者简易数控车床方面,现在成功收购后,明精将不但拥有该公司的系列产品技术,而且还将拥有沃伦贝格著名品牌,这就大大缩短了我国机床和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也正是这一成功,使明精公司建设大中型数控车基地有了坚定的基础和保证。
上海机床实施“走出去”之后,产品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上了一个台阶。以明精为例,龙门加工中心和五面体加工中心这类高端技术产品都已进入开发阶段,在今年4月上海举办的全国数控机床展上,明精公司推出的龙门导轨磨床和一台三轴联动数控车床已经开始展示“走出去”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