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俗称是“工业之母”在汕头市模具行业中,私营、个体企业的数量占有很大的比重,据不完全统计,汕头现有模具生产厂家达1000多家,基本都是民营企业,随着模具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装备条件的改善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国内外模具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汕头市模具业凸现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进出口结构不合理和开发能力较差的缺陷,而模具企业在管理上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就更大了。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民营模具企业的经营管理,做强做大汕头市模具产业集群,是汕头市工业界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巧借“外脑”“外力”
汕头市的民营模具企业,过去都是靠自己一点一滴地积累,今年买几台设备,明年盖几间厂房,逐步滚动发展起来的。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关于模具的概念在我国正在逐步发生变化,模具工业已成为技术密集型与投资密集型的产业。市模具工业协会会长郑瑞国认为,如今要想获得质量高、性能稳定并是高附加值的模具,至少两个条件不可或缺:一是高投入;二是采用高新技术。高投入,是指对先进模具生产设备的投入,这是模具升级换代的基础,因为模具生产水平的高低,绝大部分原因依赖于生产设备水平高低。同时,模具技术发展到今天,高新技术的特点已经日趋明显。用信息技术带动和提升模具工业的制造技术水平,是推动模具工业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汕头市模具业界积极借助“外脑”和“外力”促进生产设备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在今年迈出可喜的步伐:市模具工业协会与广东工业大学在汕头联合成立了“数字化产品与模具技术研发中心”;汕头欧达曼实业有限公司与世界著名的数控机床生产厂商——韩国大宇综合机械株式会社联合,在汕头组建粤东技术服务中心,由欧达曼公司全面代理其机床产品在粤东的销售并大力拓展市场。
改革“包工制”
过去汕头民营模具企业的生产设备是几台普通的车、铣、刨、钻床、老虎钳加砂轮机,一个钳工师傅带几个徒弟,实行从头到尾的“包工制”,目前不少企业基本上还是沿用这种老模式。现在有些私企积累了资金,购买了数控加工机床,买了计算机、工作站,再沿用过去那种钳工师傅包工式的老办法就不合适了。欧、美等国家模具企业,他们大部分也是30日至50人的小企业,但数控加工设备多,模具零部件的精度靠先进的加工设备保证,工人严格按工艺操作,每个模具零件的加工都很到位,最后钳工的装修工作量很小,一个50人左右的模具厂,装配钳工一般只有2至3人。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汕头市绝大多数私营模具企业做不到这一点,但数控设备多和应用好的模具企业,可以从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对现有的包工式的生产管理模式逐步进行改革。
争当“小型巨人”
汕头市的民营模具企业大都规模较小,资金和技术力量有限,因此就不能杂七杂八地什么模具都干,而应该找准市场定位、产品定位,集中力量逐步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对小企业来说,最关键的是要做“强”,而不是盲目做“大”。大而不强是“虚胖子”。现在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小企业,由于坚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