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巨擘助推中国汽车业

2003-03-03 19:14:00 来源:模具网   
核心摘要:12月23日,世界钢铁巨头阿赛洛与宝钢股份公司、新日铁签署了1800毫米冷轧工程合资协议。在这项总投资65亿元人民币、合资期限为20年的项目中,阿赛洛以现金出资,占有12%的股份。而宝钢股份以实物出资,占50%股份,另外38%现金出资出自新日铁。三方表示,将努力把这一中
   12月23日,世界钢铁巨头阿赛洛与宝钢股份公司、新日铁签署了1800毫米冷轧工程合资协议。在这项总投资65亿元人民币、合资期限为20年的项目中,阿赛洛以现金出资,占有12%的股份。而宝钢股份以实物出资,占50%股份,另外38%现金出资出自新日铁。三方表示,将努力把这一中外合资公司建成世界上最好的汽车用钢板生产厂。
  合资钢厂产能170万吨 
  外电评论这是阿赛洛第一次向中国这么主要的汽车消费区域市场发出猛烈冲击。而选择宝钢这样一个中国钢铁业的“老大”为合作伙伴,又是阿赛洛在中国市场上沉着务实的表现。阿赛洛是欧洲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和世界最大的汽车扁平材生产商,总部设在卢森堡,由3家欧洲钢铁公司合并而成。据称,在欧洲,每2辆汽车中就有1辆是使用阿赛洛的汽车板。 
  阿赛洛借此在发展迅猛的中国市场上立足。阿赛洛公司首席执行官杜磊(Dolle)在签约仪式上告诉路透社记者,“合资公司的建立对我们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对我们而言,中国也许是很小的市场,但它发展很快。”杜磊认为此举可以让阿赛洛直接面对他们主要的销售市场,而不必支付巨大的运输成本和关税。 
  而中国业内人士分析,与以往外国钢铁公司主要通过贸易进入中国钢材市场不同,此一轮外国钢铁巨头的中国战略,主要是通过与中国各大钢厂的合资,达到进入中国市场的目的,这样既可绕开贸易摩擦,又可稳稳占有市场。 
  上周二签署的这项合作协议被外界称为巨头强强联合,因为它把全球五大钢铁业中的三家联合在一起。宝钢股份是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商,新日铁是日本最大的钢铁企业,而阿赛洛是欧洲排名第一的钢铁制造商。 
  据来自宝钢的消息声称,这家合资钢厂的年设计产能为170万吨,其中90万吨为冷轧钢板,其余80万吨为热浸镀锌钢板。预计2005年5月开始投产。宝钢股份总经理艾宝俊表示,2005年宝钢股份将达到年产1500万吨的产能。
  据称,合资三方都将在企业的董事会中拥有席位。宝钢股份将提名总裁人选,新日铁则提名副总裁人选。但阿赛洛目前还没有定夺人选。
  三雄誓争中国市场 
  当记者问到阿赛洛在全球的主要竞争对手———韩国的浦项和日本的JFE Hold?鄄ings也在中国作类似的投资,是否会与阿赛洛在中国形成直接竞争时,杜磊说,“阿赛洛的主要汽车钢板用户包括大众、雪铁龙、尼桑等公司,这些客户今后在中国会越来越活跃,实现生产基地本土化,可以使阿赛洛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更有效率。”
  而此前,韩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商及世界第二的钢铁生产者浦项于今年9月26日宣布,他们已经开始在上海附近建造一个钢铁工厂,该工厂耗资2000万美元,预计年产20万吨汽车制造专用钢铁,并以此向现代及起亚公司供应在中国生产汽车的钢铁。浦项有80亿美元的扩展计划目标用于增强其汽车制造钢铁的生产能力。 
  日本的新日铁公司与上海宝钢公司、JFE与广州钢铁企业集团都相继成立了生产汽车用钢板的合资企业。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作为上游企业的钢铁公司在华竞争势必更加激烈。 
  汽车钢板商机横溢 
  目前全球粗钢产量已突破8亿吨,汽车制造业在全球所消费的钢材已超过1亿吨,再加上生产汽车部件所消费的钢材,全球每年仅汽车行业消费的钢材就折合粗钢约1.5亿吨。通用汽车认为,中国在最近3到5年里将会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汽车销售市场。随着轿车市场井喷,我国汽车产业对汽车钢板的需求也逐年增长,今年的钢铁需求量达到2.35亿吨,比2002年增加10%。 
  但中国钢铁业又存在投资过热的问题。国家发改委主持制定《钢铁产业政策》的有关官员表示,我国钢铁工业产能扩张过快,供需趋于失衡,结构性矛盾很突出。钢铁行业的投资过热已愈演愈烈。 
  宝钢股份总经理艾宝俊坦言,“我个人觉得,中国钢铁行业的投资有一些过热。尤其是低档钢领域供过于求。所以明年这一块的前景显得不是很明朗。”但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钢铁业中投资过热主要集中在低档钢,高档钢还得依赖进口。 
  而中国招商证券的张磊认为,中国在2005年之前在高档钢产品方面依然存在严重短缺。快速发展的汽车业使得这种短缺加剧。但显然并非只有这一个由三方组成的合资企业看到了国内汽车高档钢板的短缺商机。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第三届 CHINAPLAS x CPRJ 塑料回收再生与循环经济论坛暨展示会

上一篇:

厦门明年建模具中心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