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上一年强势的东风,在今年一段时间内,国际石油价格保持了较高价位。但“9·11”事件之后,石油价格暴涨后接着暴跌,国际石油市场呈现出动荡的局面。
石油是世界经济的“血液”。美国经济寻求恢复,欧洲经济以求稳中有升,中国经济 强劲增长,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需要能源的支持。但石油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确保石油市场的稳定,让油价保持在合适的价位上,是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共同的愿望。但是,影响油价的因素很多,特别是油价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反应往往敏感而迅速,因此油价的变化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今年早些时候,国际石油市场比较平稳,油价虽有所下滑,但总的来说波动不大。“9·11”事件后,形势急转直下,国际石油价格先是猛涨,原油价格一度暴涨到每桶29美元,伦敦国际原油交易所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飙升到30美元/桶以上,最高时达到31.05美元/桶。随后油价很快回落,9月底跌破20美元大关,12月中旬,原油价格又跌到每桶不足17美元。
事实上,“9·11”事件发生前,世界经济已经下滑。专家认为,全球经济增速放慢必然导致对石油需求的减少。特别是在美国遭到恐怖袭击后,美国经济深受影响,并拖累了全球经济。据国际能源机构估计,2001年全球对原油的需求量有所减少,2002年消费国对原油的需求还将继续减少。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纳伊米指出:“目前人们对前景的担心将进一步使原油价格成为不稳定的因素。”
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缺少足够的合作与默契,是油价产生动荡的另一重要因素。即使是在油价跌破底线时,各产油国仍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非但未能携手减产保价,相反,有的国家还在竞相生产,试图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从而加剧了石油市场的混乱。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欧佩克于11月14日在维也纳举行了特别会议,并决定从2002年1月1日起,欧佩克成员国将日减产原油150万桶,前提是俄罗斯、挪威和墨西哥等非欧佩克产油国须日减产50万桶,以尽快恢复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平衡。
作为非欧佩克成员的产油大国俄罗斯对减产计划最初反应冷淡。但考虑到石油价格大战对俄罗斯经济产生的影响,兼之其他方面的压力,俄罗斯的态度逐步软化。12月5日,俄政府公开宣布,自明年1月1日起,俄将每天减少原油产量15 万桶。此外,墨西哥、挪威等非欧佩克产油国也将按照各自的承诺,对限产保价作出贡献。石油输出国组织主席、阿尔及利亚能源和矿业部长哈利勒说,俄罗斯的决定令人鼓舞,这将为产油国实现限产保价铺平道路。
尽管非欧佩克产油国已作出减产的承诺,但国际石油市场仍面临着一些变数,如阿富汗战争,不断升级的巴以冲突以及世界经济复苏景况,都可能影响油价的走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日在今年最后一份对世界经济的评估报告中认为,即使欧佩克和其他产油国达成减产协议,由于全球需求疲软,明年油价也不会大幅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