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贸组织的数据,2005年中国遭遇世贸组织成员国反倾销调查共57起,比2004年增加8起,居世贸组织所有成员国首位,而居第二位的印尼仅有14起。有关人士表示,虽然汽车行业目前还不会过多地遭遇反倾销,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加上中国零部件出口秩序的不规范,未来极有可能再次出现国外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反倾销。对此,零部件企业应该提高警惕。
事实上,自1979年我国遭遇第一起反倾销以来,早已有涉及我国汽车行业的反倾销案件,而且数量已有近10起。涉案产品主要有车轮垫圈、刹车鼓/刹车盘、碟形刹车圆筒、汽车轮胎防滑链、挡风玻璃和钢制汽车油箱等品种。
零部件行业缘何遭遇反倾销
有关专家指出,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出口主要还是集中在低附加值、高能耗、原材料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因此,国际市场上出现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主要还是低技术含量产品,如车用玻璃、轮胎、油箱、滤清器、轴承、刹车盘等。
在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出口贸易竞争中,以数量和价格的竞争居多,而企业科技创新和营销能力却相对滞后。零部件产品缺乏品牌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只能以低价取胜。据有关专家介绍,出现以下情况就有可能会遭受反倾销:产品销售价格低于正常价格;连续3~5年出口量激增;价格不断下降并给当地产业带来影响。虽然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出口持续大幅增长,但是,在出口方面存在大量的国内厂家过度竞争现象,低价成为众矢之的。这不仅损害了国家汽车产业的出口利益,而且还损害了汽车产业的总体竞争力。这种低价竞争为零部件行业遭受别国反倾销埋下了隐患。
除了生产成本低廉、竞争优势强大、出口持续增长而使别国受到压力之外,2001年,作为妥协方案,我国加入WTO时同意15年内在对其出口商品的反倾销案件中被当成“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待。因此,我国更容易遭受反倾销攻击,更容易成为反倾销的受害国。
如何避免反倾销
汽车零部件企业怎样避免遭受反倾销呢?记者采访了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有关负责人。该负责人指出,零部件企业若想避免遭遇反倾销,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采取以质取胜和寻求产品的差异化。这就需要零部件企业提高自身技术竞争力、打造品牌优势、将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技术质量和品牌的竞争。另外,如果零部件企业对进口国的技术法规与贸易规则不够了解,也可能会为进口国发起反倾销埋下隐患。因此,认真研究各主要汽车进口国的技术法规、市场环境和贸易规则,也是防止反倾销的重要举措。
同时,国家制定相关法规来规范零部件出口秩序,将为保护中国零部件企业利益发挥巨大作用。日前,商务部公布了《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调查和处罚规定(暂行)》(修订草案),将有助于限制出口厂家数量,引导各厂家间的合作竞争而非恶性竞争,从而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