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器的“傲慢”与“偏见”

2006-10-01 23:26:00 来源:模具网   
核心摘要:10年前,诗人肖开愚曾写过一首题为《日本电器》的诗。在诗中,诗人把日本电器对中国的入侵称为“第二次征服”。10年过去了,日本电器“这个庞大而昂贵的图画皇帝”是否依然能够制造“没有冷和热的日本气温”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只有诗人的眼光不够。当然,也必须把混合
10年前,诗人肖开愚曾写过一首题为《日本电器》的诗。在诗中,诗人把日本电器对中国的入侵称为“第二次征服”。10年过去了,日本电器“这个庞大而昂贵的图画皇帝”是否依然能够制造“没有冷和热的日本气温”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只有诗人的眼光不够。当然,也必须把混合了历史、政治、现实、民族之类的情感放到一边。

  尼康说明书争执、爱普生墨盒事件、索尼相机事件……这一连串的事件说是日本电器产品在技术和服务上出现纰漏也好,或是日企疏于危机公关也好,但每一次事件的发生,似乎都可以让我们抽掉一块支撑日本电器王国大厦的基石。孤立的事件或许还不足以说明“日本气温”的真实状态,我们不妨看一看某一整体产业。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统计,笔记本市场,东芝2005年在中国笔记本市场只有大约6%的市场份额,销售排名仅在第10名左右;手机市场,东芝已经正式注销了中国手机业务,而三菱数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也已终止了GSM手机在中国的所有业务;液晶市场,很少参与价格游戏的索尼、日立、东芝等也在整个2005年齐刷刷地引爆价格“跳水”,并且持续到2006年春天,依然处于萎靡状态;空调市场,2005年日本空调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报告显示全线亏损,日系品牌全线出局……

  日本电器在中国市场渐渐失去崇高的地位,原因何在?

  米卢有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的确,态度可以决定战略和策略。曾有人这样表述:日本企业把全球市场分为三等,最好的产品卖给美国,次流产品卖给欧洲,而基本符合使用标准的,则销往中国市场。这固然有玩笑的意味,但其中折射出的,却是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态度。

  当欧美企业毫不犹豫地将研发中心甚至总部搬到中国时,高傲的日本电器企业却依然不屑于中国市场本土化的操作。有人曾做出这样的形容,中国企业在与外国企业谈判的时候,如果对方是美国企业,则往往所有的人都会中文,而当对方是日本企业的时候,会说中文的只有一个——日方翻译。

  有人说,依托着地缘优势和文化的共融性,借助着中国开放的呐喊声势,市场嗅觉灵敏的日本电器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登陆中国市场。然而,给不同地域市场不同待遇的日系核心企业文化,却宠坏了日本电器商们。他们的傲慢与偏见,不仅让虔诚的中国消费者大受伤害,也让自己蒙羞汗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遭遇信任危机的背后,我们看到曾大举开拓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已面临市场竞争力急剧下降的事实。与进军中国市场的欧美企业相比,日本企业在一些重点领域、主要市场的竞争中连连败北。其中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日本企业仍固守陈旧观念,缺乏长远眼光。现在,他们正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第三届 CHINAPLAS x CPRJ 塑料回收再生与循环经济论坛暨展示会

上一篇:

商务部:整车出口增长 零部件出口下降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