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严格地说,中国的制造业信息化之路始于十年前。虽然,在“七五”、“八五”期间也有部分特定行业的企业开始尝试应用4C(CAD/CAE/CAPP/CAM)技术和MRP等信息系统,但那不过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九五”期间,随着国内外制造产业环境的急剧变化,“CAD应用工程”和“863/CIMS主题”才真正引发了制造业信息化的燎原之火,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随着2006新年钟声的敲响,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在过去十年中的辉煌乐章已经成为了历史。在下一个十年,中国的制造业信息化何去何从?
在过去的十年里,作为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核心媒体,《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杂志不仅亲眼目睹和记录了信息技术融入传统制造业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奇妙变化,而且还有幸成为了重要的催化剂。面对未来,我们希望继续发挥媒体“信息共享和资源互动”的优势,为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资讯。
为此,我们从2 0 0 5年9月开始,在读者群体中广泛开展为期3个月的“制造业信息化基础调查”。调查以制造企业为对象,涉及全国各省市、地区的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工模具、国防、电子电器等重点行业企业。调查从整体上针对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现状、发展需求和评价标准,包括了制造企业信息化系统中的各个主要方面。调查问卷涉及企业基本状况、计算机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4C2PE(CAD/CAE/CAPP/CAM/PDM/PLM/ERP)等系统的实施和应用情况,以及制造企业对信息化认知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获取了大量具体的、量化的数据,这些数据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国内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现状。经过理性、科学的归纳、分析,这些数据将成为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用参考资料,本期我们就将部分统计数据与广大读者共享。
在此,我们感谢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机构及个人,感谢网络合作伙伴和调研小组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 企业的基本情况
其中,设计人员、工艺人员、数控编程加工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人数相比:
解读:占据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稳定的企业生态环境和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长期积累,国有企业虽然同样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但相比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集体企业,则多了几份沉稳和淡定,少了几分朝不保夕的紧迫感。因此,国有企业在“锦上添花”的信息化方面,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主体。当然,问题并非如此简单,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扶持,以及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对国有企业的青睐等,都是国企信息化明显处于优势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两年前本刊进行的一次调查,参与信息化调查的私营企业比例从14%猛增到现在的28%,正如此前很多业内人士曾指出的,私营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正在不断加强,而且其信息化的行动力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参与调查的企业在规模上分布非常平均。而在行业分布上,机械制造遥遥领先,电子电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排列其后。需要说明,本次有效调查问卷的遴选标准之一就是有效填写问题比率超过85%,这从侧面能说明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面比较宽泛。调查中涉及企业设计人员、工艺人员、数控加工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的人数的问题,结果显示设计人员远远超出数控加工编程人员,而工艺人员在数控率不高的情况下,仍然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
三、硬件、网络建设情况
解读:这部分调查相对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