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六 号的成功发射向全球显示出中国空间技术的实力,整个中国为之自豪。其实,更应该让我们感动的是支撑这个成功背后的模式:自主创新。如果没有自主创新就不会有中国的空间事业。相对于中国电子、家电企业来说,不应该只是从中寻找商业赞助的机会,更应该从神舟六号身上找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启示。
中国家电产业在很多产品的关键环节中没有自己的技术创新,造成了仅仅依靠“制造”这个单一的低利润环节去参与全球竞争的不利局面。空间技术与电子、家电产业的技术比较起来更为尖端,发达国家对这类技术的封锁最为严密,但是,就在这样的国际技术环境中,中国靠自主创新开拓了自己的发展空间,电子、家电产业在拥有比较好的产业基础条件下仍然没有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这说明家电产业在技术发展战略上存在很大的误区,因此说,神舟六号的意义与影响跨越了产业界限,中国电子、家电产业应该学习神舟六号的自主创新模式,提升自己在全球产业中技术创新的竞争力。
盲目等待发达国家企业技术扩散的方式是要不得的。现代的市场竞争不仅仅是市场上的打打杀杀,对技术的主导者来说,防止新技术扩散是最重要的竞争方式。因为当你没有技术的时候,在市场上任何的战术打法都只能是哗众取宠的喧哗。全球化对企业来说是投资的本地化,投资的本地化不可避免会带动新技术的流动。我们已经看到,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制造基地之后便开始投资新的、面对中国市场的研发机构,但这并不等于在向中国提供新的技术支持,这种投资行为仅仅是为了强化他们在中国的竞争优势。我们应该警觉的是,跨国企业即使在中国有大量的投资行为,但是他们的新技术仍然像被装在真空包装袋子内的保鲜食品一样,任何有想法的异国公司都难以接近。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使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空前加快,但是流动并不等于扩散,相反,技术的扩散被严格保护起来了,因此,我们等待技术扩散的想法只能是一种幻想,因为天上既不会掉馅饼也不会有人给我们送免费的午餐。
我们往往对发达国家的技术限制抱有极大的情绪,而发达国家又对他们的技术被扩散而抱有情绪,要正确看待这两种情绪。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领先的产业,我们愿意把自己的产业技术无偿地向全球扩散吗?发达国家的技术来自哪里?来自自己的研发,而不是别人的给予。因此说,中国产业对待尖端技术的态度应该是自主研发,而不是等待。
靠低价格打天下的想法只是单边的想象。真正的自由贸易是强者的自由贸易,对于追赶者来说,是被限制的自由贸易,被限制的标准就是不能触动强者的既有利益。在中国的电子、家电产品凭借成本优势崛起的时候,一些非贸易性的壁垒便开始纷纷涌现,除此之外,汇率战争的硝烟开始弥漫,这些没有电子业产业色彩的博弈也开始限制中国家电业在全球的扩张。
没有自主的创新就不会有自主的品牌。品牌的塑造在中国一度被扭曲。这种观点认为,品牌的塑造是投资与传播的社会活动,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相信随着自己投资的全球化以及品牌传播的全球化之后,中国的品牌就会自然而然地成长为世界级的品牌,这是严重的品牌观错误。我们承认,品牌的塑造过程包括科学的社会活动,但是品牌的核心价值本质毫无疑问是技术。一个品牌不是在投入品牌推广费用之后就会有必然的溢价,品牌溢价的基础是技术创新,这是基本的企业成长规律。我们对自己缺少世界品牌并不感到惊讶,甚至于还想当然地认为,当我们的投资以及品牌的推广行为在全球展开之后肯定会有世界级的品牌产生,这种观念是不对的。成长为世界级品牌的基础是由技术创新决定的,当然,这种创新也包括组织技术的创新,如果没有技术的创新,品牌的建设便无从谈起。
世界主要家电、电子品牌基本上被发达国家的企业所掌握,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这些国家的企业投资与品牌推广的全球化比我们早的缘故,而是他们掌控了这个产业技术创新的绝大部分。中国目前是全球电子、家电的制造基地,但是,这个产业重要的技术创新并没有在我们的企业中发生,所以我们也就没有品牌溢价的基础,改变这种现状的唯一方式就是学习中国的空间事业发展模式,强化自主创新而不是四处在别人身上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