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机械行业年消耗钢材达4000万~5000万吨,占我国钢材消费量的11%~15%,是重要的钢材消费行业,同时钢铁企业也是冶金矿山机械等机械制造业的主要用户。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一届中国钢铁-机械产业链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我国钢铁和机械行业已进入平稳增长期,当前正是钢铁和机械行业进行战略合作的最好时机,钢铁企业要依靠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的钢铁需求的增长来扩大市场,靠机械产品的出口带动钢铁的出口,只有通过信息共享、协同发展,两个行业才能形成良性互动,构架出新型的钢铁-机械产业链。
机械业稳步发展、走势分化
机械工业已经保持了连续3年的高速增长。今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效应逐步显现,机械工业迅猛的发展势头受到了抑制。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机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18%,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与去年全年的平均水平相比也回落了9个百分点。预计今后增速还可能继续缓慢回落,但全年仍将达到约15%的增长,行业利润将基本与去年持平。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在近日举行的"机械工业200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态势及全年走势展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机械工业已进入平稳增长期,主要依靠增长速度支撑的发展模式已无法继续下去。同时,机械工业本身已受到越来越强烈的能源、原材料等上游行业供应不足和价格上涨的制约,利润增长空间正在向上游行业转移,今后控制全行业经济效益下滑的难度很大。
目前,国内机械行业发展呈现分化趋势。以电工、重型矿山、石化通用为主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技术装备制造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以汽车和工程机械为代表的交通运输和施工机械装备制造业则明显降温;而农机、食品包装机械制造业则一改多年来相对沉闷的局面,出现了明显回暖的态势。目前,机械行业出口高速增长,并有望持续增长,机械工业的国际比较优势正在逐渐显现,但这一优势的进一步发挥,有赖于原材料行业的坚强支撑。
机械业用钢可望年均增长5%
我国钢铁工业支撑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能力已有很大增强,蔡惟慈预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机械行业对钢铁的需求总量将继续增加。今年上半年国产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从去年同期的88.03%提升到92.43%,钢材自给率也从91.04%提升至99.05%,在2020年前,包括矿山机械在内的机械用钢有望保持年均5%的增速。
统计数据显示,机械工业万元产值钢材平均耗用量不断下降。据对原机械部系统内企业统计:1982年机械工业万元产值平均耗钢材0.93吨,1990年下降到0.48吨,2000年为0.17吨,2003年进一步降为0.14吨,仅为1982年的15%,平均每年下降9.5%。另外,钢材需求总量不断增加。
据对原机械部系统内企业统计,1982年消耗钢材总量达518万吨,2003年上升到1685万吨,全年机械工业全行业消耗钢材约5000万吨。与需求总量的增加相比,机械工业的发展对钢材品种及性能的要求更为紧迫,随着重大技术装备的大型化、参数的极限化,需要开发更多具有耐高温高压及耐辐射、耐腐蚀等性能的新品种钢材。另外,近期机械工业用钢供求矛盾仍比较大,尤其是部分特种钢材,目前紧缺品种主要有:发电设备用管板材、汽车用钢板、冷轧矽钢片、模具用钢材、锻造用钢材、轴承用钢材等。
谋求协同发展,构架新型产业链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表示,从2002年4月份开始的钢铁行业上涨周期目前已经走完,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改变,钢铁价格出现回落,以后会继续在价格涨涨落落中不断寻求供求平衡,钢铁行业平均利润率会下降。吴溪淳指出,钢铁企业不能光盯着房地产的钢材消费和出口,去年我国机械行业进出口逆差达500多亿美元,如果能用国产化的替代设备,这一转换中对钢铁的需求量会是很大。
还有专家认为,钢铁企业与机械企业必须充分沟通,寻求共赢,从企业生态链的角度理解合作行业的关系和定位,扩大机械工业的钢材需求大户与钢铁企业之间互惠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包括新品研发、定点供应等,对短缺品种增加定点直供比重、减少中间环节、缓解涨价势头。可以说,上下游行业的协调发展是钢铁-机械产业链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实现信息共享,才能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并以同步运作来追求最高的响应效率。
另外,钢铁企业需加快短缺品种的开发和生产能力建设,为机械工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尤其要提高开发能力,掌握机械产品所需关键钢材品种的技术发展主动权;加快短线钢材的技术改造,尽快提高其生产能力。我国的钢铁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历史机遇期,一方面要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满足机械行业的用钢需求;同时,还要兼顾机械行业制造成本的压力,才能使机械行业稳定发展,为钢铁行业提供稳健的需求和优质的冶金设备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