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正面临艰难的爬坡,而自行设计就是需要跨越的第一个门槛。在全球主流设计企业大踏步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设计还有多大生存空间?
或许熟悉PTC公司的人仅限于工业企业和模具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士,但是用PTC公司的软件设计出来的东西可能你每天都在使用,包括从大众、丰田的汽车到IBM和戴尔的机箱、键盘、鼠标等。目前PTC已为全球35000多家顾客提供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软件解决方案,并在纳斯达克上市,是标准普尔500指数和Russell 2000指数的成员企业。实际上,PTC是工业设计制造领域全球最负盛名的专业软件公司。
中国尽管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工厂,但属于自己设计的部分仍然很少。不过,PTC的用户群却已经开始在国内迅速扩展,并跨越越来越多的领域。数字化产品设计帮助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制造业完成了一次产业升级,令其把竞争优势集中在“设计”这一产业价值链的上游,把下游的“制造”过程转移到了中国。“但是从PTC进入中国10年的发展历程看,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加速向产业价值链的上游移动。”在2004年PTC公司的中国用户大会上,PTC高级副总裁苏玉龙对记者这样说。
欠缺的是合理的流程
《互联网周刊》:作为全球制造工厂,中国制造企业非常多,但自行设计很少。中国企业需要从日本、印度等国家借鉴什么?
苏玉龙(PTC高级副总裁兼环太平洋区总经理):我不赞同中国工厂“只加工而没有自己设计”的说法,我想这些以制造为核心的工厂主要指的是在华的外资企业。事实上,非常多的本地企业在设计方面做得很好,PTC优秀的用户群也能证实这一点。例如在华南区,2001年华为投资600万美元引进PLM软件系统,现在华为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规范流程,能够保证在较快的时间里推出新产品。华为公司自主设计的产品不仅打入了美国市场,还抢走了美国同类企业的许多市场份额。
从国内家电企业来看,家电价格竞争日益激烈已是必然趋势,产品过剩后单套产品的利润趋薄,因此国内家电企业必须通过研发、创新来应对国内外的挑战。
再看手机行业,可以说全球所有的设计都进入了中国的市场,但中国本地企业仍然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在发展初期存在模仿是正常的,不仅中国是这样,日本、韩国也是这样。与他们相比,中国不仅有机会,有实力,更重要的是拥有广大的市场,本地企业来设计适合本地化需求的产品具有不可忽略的优势。国内大多数企业欠缺的仅是合理的流程,因此向国外成功企业借鉴流程、吸取经验可以事半功倍。
中国政府正在提这样的口号:“用IT技术带动产业发展”,中国不仅将成为世界制造业的生产和加工中心,也将成为世界制造业的研发中心。
《互联网周刊》:中国制造企业如何从以制造为核心发展到以设计为核心,如何实现产业升级?
Shepherd(PTC公司主管产品管理与战略营销的高级副总裁): 我想中国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要创建一种文化氛围,培养工程设计人员的创新能力和设计兴趣。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建立了这样的培训年轻人的机制和氛围,引发他们的兴趣,效果也非常好。十年前开始,PTC向高校进行了大量的软件捐赠。在英国,每所工科学校都有一门课程,就是学生们用PTC的产品来做设计,不管是鞋子、钢笔,还是汽车,鼠标。PTC公司有自己的教育普及计划,希望通过这个计划提高青年人的科技意识。PTC在全世界向很多学校捐赠设计软件,也是为了培养年轻人的创新能力。当然,这种文化氛围的培养是需要长期努力的。
短期内,中国企业采用或模仿全球最佳案例的做法是明智的。PTC提供的不仅有制造方面,也有设计方面的全球最佳案例,这些是二十多年来PTC公司与上千家企业积累的智慧结晶。日本当年又有多少产品是自己的设计?
借鉴最好的经验,加快对年轻人才的培养。这样长短两方面结合,相信中国制造企业会进步很快的。
数字化设计不是关键
《互联网周刊》:国内许多制造企业对软件的应用还处于二维制图或三维设计阶段,为什么必须从三维设计上升到PLM,能为企业带来什么?
苏玉龙:不管是二维出图还是三维设计,仅仅实现设计的数字化并不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当然三维设计相对于二维设计已经有很大的改进,但这并不足以提升制造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国内,与ERP、CRM、SCM等管理类信息系统相比,PLM似乎并不够热,但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企业在IT应用系统上增长最快的是PLM,热度也超过了ERP。 ERP系统有助于带动企业的管理和组织创新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而PLM则是制造类企业实现产品创新的有力武器,并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竞争力。
作为一个制造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取得知名度,靠的是什么?研究一下像丰田、大众、华为这样的制造企业就能够得出结论:不断创新的产品和快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