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东顺德的震德塑料机械厂有限公司(简称震德)前不久迎来了它18周年的厂庆,这是震德从香港合资企业通过转制变为香港独资企业后的第一个厂庆,这次厂庆意义非比寻常。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震德总经理蒋志坚先生。
审时度势转换经营机制
震德是香港震雄集团麾下的一个子公司。上世纪80年代初,香港震雄集团掌门人蒋震博士到内地考察时发现,正处在百废待兴阶段的内地工业,尤其是塑料机械行业发展缓慢,技术水平相当落后。为了帮助内地塑料机械行业快速发展起来,蒋震博士邀请内地塑料机械行业同仁前往香港震雄集团参观学习,为的是加快内地塑料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1986年,香港震雄集团又以合资的方式成立震德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成为香港震雄集团与内地塑料机械行业相互交流的一个窗口。
蒋震博士经常这样教导他的儿女"工业富民,民富国强"。在美国学习工作了15年的蒋志坚,正是秉承了父亲的这种远大理想,回国后在香港震雄集团工作两年,之后又被派到顺德的震德出任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之职。
震德虽然是合资公司,但在经营管理上依然是国有企业的模式,蒋志坚审时度势,认为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转换现有企业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在去年完成了机制转换工作,由合资变成了香港独资。
转制难题两种企业文化如何相融
在蒋志坚看来,企业从合资转变为独资并不难,只是难在机制转变后两种企业文化如何相融,这也是所有转制后的企业所要面临的难题,而这点对于震德来说尤为突出。蒋志坚从15岁就开始在美国读书,9年后,又在国外一些大公司工作了6年。如何将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理念与国内这种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融合起来,是摆在蒋志坚面前最棘手的问题。
为了使企业不至于因为改制的问题在生产经营方面出现大起大落,蒋志坚并没有对震德采取全盘西化的管理模式,而是因地制宜,在人才的选用和管理上土化,这样既保证了企业转制后的平稳过渡,也推动了企业向前发展。
稳健发展打造百年老店
近年来,塑料机械行业发展非常迅猛。震德也从2001年蒋志坚刚接管时的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发展到去年企业改制后年销售收入7亿多元,基本上保持了年平均25%~30%的增长速度。同时,震德在提升产能、效能以及创利等方面都做出了历史性的突破。
蒋志坚对震德的发展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认为,从企业文化上看肯定要与时俱进,毕竟国有企业过去那种等靠要的思想一去不复返。像震德这种技术性比较强的企业,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将会对注塑机的稳定性有影响,所以震德采取稳步增长的发展策略。
震德改制后,为了使两种企业文化交融,蒋志坚对培训工作非常重视,一是加强对新员工进行培训,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二是对于从事特种行业的员工,主要是技术人员加强上岗资格培训。三是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是对管理人员的务实性、管理面和管理概念的培训。通过这一系列的培训,力争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把震德建成一个完全符合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新机制,为打造百年老店,创百年品牌打好基础。
国外企业在管理理念上推行的是一种规范、开明、公正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虽然还不能完全用在震德身上,但强调规范化管理是真的改制后最明显的变化。比如说,原来震德医疗制度是建立在大锅饭的基础上,基本上是一个人生病全家吃药,现在的医疗制度是根据工人的工龄、年龄、对公司贡献的大小来定的,这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公平。
秉承父志发展壮大震德
在中国的塑料机械行业,有人形象地把香港震雄集团、顺德震德和宁波海天比作中国塑料机械行业培养人才的"黄埔军校",称蒋震博士是中国注塑机之父,事实也的确如此。蒋震博士曾多次讲到,看到今天中国注塑机蓬勃发展的时候,他非常高兴,而且很多技术骨干都是震雄集团培养出来的,蒋震博士对此感到欣慰。
这也许与当初蒋震博士"工业富民,民富国强"的定位相吻合。蒋志坚也正是秉承了父亲的这种远大抱负去发展企业的,他更希望震德为中国塑料机械行业的发展不断做出更大贡献。也正是为此,震德正在加强对各方面人才的培养,为企业发展储蓄后备力量。
从现在中国塑料机械行业发展来看,蒋志坚非常佩服父亲当年的决定。因为,中国的市场太大了,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都无法跟有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相比,像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市场发展潜力相当大。面对这么大市场,蒋志坚并不乐观,因为,中国注塑机行业还是停留在国外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继续了解,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蒋志坚认为,赶超国外先进技术并不难,关键是注塑机技术研发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中国塑料机械行业发展的瓶颈。目前,从国内塑料机械的外观上来看,跟国外基本上没有差距,但从精细角度上来讲,差距还很大。
为了尽快缩小与国外的这种差距,在技术上震德率先把电脑控制技术应用到注塑机方面,率先把节能技术应用到注塑机领域。与此同时,震德一方面加强人才的培养;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