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尾罩注射模设计

2008-03-03 14:47:48 来源:模具网   
核心摘要:关键字: 注射模|滑块|分型面|型腔 摘要: 通过对绝缘尾罩的工艺分析,确定了半开放型腔、分段成型、三个分型面的模具结构。此模具结构不但成功地解决了塑件成型困难、侧孔难以贯通、零件不易脱模等问题,而且其独特的三分型面设计,大大简化了模具结构,降低了模具成
关键字:注射模|滑块|分型面|型腔

  摘要:通过对绝缘尾罩的工艺分析,确定了半开放型腔、分段成型、三个分型面的模具结构。此模具结构不但成功地解决了塑件成型困难、侧孔难以贯通、零件不易脱模等问题,而且其独特的三分型面设计,大大简化了模具结构,降低了模具成本,缩短了研制周期。

  1 塑件工艺分析

  图1为某电子仪器中的绝缘尾罩。其材料为30%~35%玻纤增强尼龙1010。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塑件结构虽然不太复杂,但却有以下几个特点:(1)外形不规则,零件中部有六个均布的凸起外键;(2)塑件外形尺寸两端大,中间小;(3)塑件内孔直径两端大,中间小;(4)侧孔在两外键之间的圆弧面上,位置很小,侧抽机构不易设置;(5)尾端带有金属嵌件(连接螺母);(6)塑件的表面不允许有气孔、熔接痕、翘曲等明显缺陷。根据以上分析,模具在设计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外形如何成型,型腔采用何种结构;(2)型芯的结构形式;(3)分型面的选取,如何保证顺利脱模;(4)侧孔如何成型;(5)浇口位置的选取。

1 绝缘尾罩

1 绝缘件 2 连接螺母

  2 模具结构

  由于该塑件的外形及内孔均具有中间小,两端大、且外形中部有六处均布的外键等特点,因此,模具的型腔及型芯结构、分型面的选取、脱模的形式、侧型芯的设置,是模具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该模具在进行最初的结构设计时,曾考虑用三个侧滑块组成型腔,以解决中间小,两端大,以及六处均布外键及侧孔成型等问题,但这样侧抽机构将会变的非常复杂,并且可靠性不高。由于该产品研制周期很短,从模具设计到提供用户产品仅有一个月的时间,因此如何简化模具结构,降低模具成本,提高模具的可靠性,缩短研制周期,是该模具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该模具设计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图2为该模具的结构简图。从模具的结构图中可以看出,模具具有以下特点:三处分型面、半开放型腔、浇口自动脱落、模具结构简单。下面对该模具的详细结构分别加以分析。

  2.1 型腔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该塑件外形结构虽然不算太复杂,但由于具有中间小,两端大,且外形中部有六处均布的外键等特点,因此型腔的设计是该模具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型腔的结构形式,直接影响着塑件的成型质量和脱模方式。如果采用整体型腔,不但型腔结构复杂,加工成本提高,而且会给分型面的选取及塑件的脱模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模具在设计中采用分段成型、半开放的型腔结构(即部分型腔为敞开式),如图3所示。型腔由上型腔板、侧滑块Ⅰ、Ⅱ、下型腔板等组合而成,其中侧滑块Ⅰ、侧滑块Ⅱ(构成开放型腔)成型中间细颈部分尺寸,上型腔板、下型腔板分别成型塑件的两端大径部分,开模时侧滑块Ⅰ、侧滑块Ⅱ左右分开,塑件随下型芯从下型腔板中脱出,以利于塑件的脱模。同时,从模具结构及进料方式平衡考虑,该模具采用一模两腔,等距分布。

  2.2 型芯的分析与设计

  该塑件右端的花键内槽,使塑件的内孔在中间部分出现细颈,呈现两端大,中间小的状态,采用直通的型芯成型,已无法满足脱模的需要,因此,型芯采用对接的形式,对接面选取在花键的底端。上型芯成型右端的花键内孔,图4为上型芯的结构图。装配时要特别注意与上型腔板的结合面贴合紧密,防止间隙的存在。

图4 上 型 芯

  2.3 分型面的分析与设计

  在塑件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成型时分型面的形状和位置,否则塑件无法成型和脱模。分型面一般设置在塑件的最大端面处。而对于该塑件来说,如果采用常规的分型面,无论是选取上端面还是下端面,还是采用一个或两个分型面,型腔的结构都会变得非常复杂,而且脱模问题难以解决。因此,该模具结构采用较为独特的三分型面设计,分型面分别选取在塑件的1mm台阶面处、3.5mm高的六处均布外键处和左端面处,即图2中的上型腔板与侧滑块Ⅰ、侧滑块Ⅱ的结合处(Ⅰ);侧滑块Ⅰ、侧滑块Ⅱ与下型腔板的结合处(Ⅱ);下型腔板与固定板的结合处(Ⅲ)。

  2.4 侧抽机构的分析与设计

  (1)侧滑块的设计

  确定了型腔的结构及分型面的位置,侧滑块Ⅰ、侧滑块Ⅱ的结构设计就成为模具设计中的关键。该模具采用半开放的型腔结构,侧滑块主要成型零件中部的细颈部分。在成型侧孔时,如果再另外单独采用侧抽机构,不但模具结构变得异常复杂,而且设置侧抽的空间非常狭小,因此可考虑将成型侧孔和成型型腔设置在同一个侧滑块上。图5为侧滑块Ⅰ的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侧滑块Ⅰ不但成型部分型腔,而且还与侧型芯一起参与侧孔的成型,这样有利于简化模具结构,提高可靠性。由于侧滑块Ⅰ(包括侧滑块Ⅱ)在使用中需要不断的来回滑动,容易拉伤,因此材料选用Cr12MoV,加工前调质,加工后淬火硬度50~55HRC。特别提醒的是在设计为成型侧孔而设置的凸台时,应注意位置度的要求,避免在侧抽时和下型腔板产生卡滞现象。

图5 侧 滑 块Ⅰ

  (2)侧滑块的定位

  由于塑件的中间部分都在侧滑块Ⅰ、侧滑块Ⅱ上成型,因此侧滑块Ⅰ、侧滑块Ⅱ的准确定位是模具设计的关键,为避免塑件产生错位现象,合模时必须保证侧滑块的准确定位,图2中的定位块在侧抽机构中的作用就在于此。同时,侧滑块Ⅰ、侧滑块Ⅱ的锁紧面直接在上型腔板中加工出来,如图6所示,保证侧滑块Ⅰ、侧滑块Ⅱ在注射成型时受到注射压力而不至于胀模。同时,由于侧滑块主要成型塑件的外形,侧型芯不但直径小,而且长度很短,侧抽时需要的侧抽力不大,因此用强力弹簧Ⅰ(图6中的件10)产生的弹力来进行分型,不但省略了一般侧抽机构所必需的斜导柱,而且不必进行复杂的侧抽距及斜导柱等有关尺寸的计算,进一步简化了模具结构。开模后,图6中的定位钉顶紧侧滑块Ⅰ、侧滑块Ⅱ,起定位作用,保证合模时侧滑块的的准确复位。#p#分页标题#e#

  (3)滑道的设计

  在模具的设计中,滑道由图2中的压板与下型腔板共同组成。该滑道结构不仅新颖实用,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便于维修。

图6 侧 抽 机 构

1 上型芯 2 上型腔板 3 侧滑块Ⅰ 4 下型芯 5顶管 6 侧型芯

7 固定板 8 下型腔板 9 限位钉 10 强力弹簧Ⅰ 11 拉杆 12 挡板

  2.4 浇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为保证脱模的需要,该模具在脱模时必须首先保证浇口与塑件自动断开,同时该塑件为薄壁类零件,为满足产品质量的外观要求,防止塑件的翘曲、变形、充不满等现象,因此浇口采用潜伏式浇口,在塑件中部外圆处进料。浇道设计在侧滑块Ⅰ的截面上,如图5所示。

  2.5 金属嵌件的定位设计

  该零件带有金属嵌件(连接螺母),因此必须保证注射成型时金属嵌件的准确定位。考虑到该金属嵌件凸出塑件的长度仅4mm,因此,为简化模具结构,将金属嵌件的定位部分设置在推管内,依靠型芯和推管共同完成金属嵌件的定位作用,如图3所示。脱模后,随同推管一起运动的零件很容易从推管中取出。

  3 模具工作过程

  将模具安装在注塑机上,合模前,手工将金属嵌件装入推管的沉孔内进行定位,合模后按塑压工艺调整好注射机的相关工艺参数进行注射。

  开模时,在强力弹簧Ⅲ(图2中的件24)的作用下,模具首先从上型腔板与侧滑块Ⅰ、侧滑块Ⅱ的结合面分开,下型腔板连同侧滑块Ⅰ、侧滑块Ⅱ随同动模一起运动,完成第一次分型,此时将塑件从上型芯中脱出,并将注射时产生的料把带出注射套;与此同时,侧滑块Ⅰ、侧滑块Ⅱ在强力弹簧Ⅰ(图2中的件8)的作用下,侧向分型,在将中部型腔打开的同时,完成侧型芯的侧抽动作,此时,第二次分型结束;动模继续后移,当达到限位杆17的限定位置时,下型腔板连同侧滑块Ⅰ、侧滑块Ⅱ停止运动,模具从下型腔板与固定板的结合面分开,完成第三次分型,此时,塑件随同型芯一起从下型腔板中脱出,最后由推管将塑件从型芯中推出,完成整个脱模动作。

  合模时,推管在强力弹簧Ⅱ(图2中的件6)的作用下先行复位,以保证金属嵌件的安装,侧滑块Ⅰ、侧滑块Ⅱ在上型腔板的作用下,依靠定位块,准确复位,最后由分型面在合模时反压复位杆来完成整个合模过程。

  对于这种带有金属嵌件的塑料件成型,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保证金属嵌件的准确定位,最好采用立式注射机来注射成型。因为放置金属嵌件时,立式注射机更方便可靠。

  4 模具设计、加工注意事项

  该模具经过巧妙构思设计,虽然结构大为简单,模具零件大幅减少,但有几个关键点在模具设计加工中应特别注意。

  (1)上型芯与上型腔板的圆弧面要配合加工,装配时保证贴合紧密。

  (2)可通过配磨垫块的方法来保证上、下型芯无间隙贴紧。

  (3)为保证侧孔贯通,侧型芯长度尺寸要注意留加工余量,装配时根据实际尺寸配磨,保证与下型芯无间隙接触。

  (4)为保证金属嵌件的准确定位,推管上的定位沉孔可在模具加工装配时,首先保证推管的高度尺寸后再加工。

  (5)由于采用强力弹簧来代替斜导柱进行侧抽,因此装配时应保证侧滑块Ⅰ、侧滑块Ⅱ平稳滑动,无卡滞、跳动现象。

  (6)注意第一次分型时的开模距离,保证注射套内的料把能够顺利地自动脱出。

  5 结束语

  由于采用了合理巧妙的结构,该模具变得简单、可靠,大大降低了模具成本,缩短了研制周期。特别是其独有的三分型面设计,顺利解决了成型、脱模等难题,降低了模具设计、制造上的困难。经过生产实践验证,该模具结构设计合理,动作平稳、可靠,成型质量符合技术要求,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下一篇:

第三届 CHINAPLAS x CPRJ 塑料回收再生与循环经济论坛暨展示会

上一篇:

X45NiCrMo4模具钢淬火工艺研究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