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EDI与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历程--海关EDI与电子商务技术应用背景

2007-12-20 22:20:22 来源:模具网   

    海关EDI与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历程--海关EDI与电子商务技术应用背景

    海关在较短时间内使EDI与电子商务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并成为国内少数几个具有实际应用效果的单位,有其必然性。

    首先,从海关在国民经济中,尤其是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处的位子看。作为国家对进出口贸易的监督管理部门,海关是连接贸易、运输、银行、保险等行业,以及外经贸、商检等其他国家进出口管制部门的纽带,也是对庞大经贸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和传输的中枢。从图11-1中可看出,海关与报关行、进出口企业、运输部门、银行及国家进出口管制部门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图11-1所示,海关处于庞大的数据的收发端,并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将其作为进出口监督管理和征收关税、进出口结付汇及出口退税等的依据。如果海关效率低下或出错,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反之,其产生的效益也是巨大的。有资料表明,一艘装运2700个集装箱的远洋货轮,压港一天就要损失5万美元—6万美元,这还不包括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连锁损失。另一个例子,如果海关与央行国库及进出口纳税人之间采用电子支付系统来完成缴税手续,仅因税款提前入库一项,就可为国家每年可省出在途资金利息数十亿元。

    其次,从海关各项业务发展需要看。改革开放以来,海关事业出现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对外开放及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海关事业的发展,同时又给海关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我国进出口业务急剧增加,海关的业务工作量也随之飞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值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海关各项业务每年的增幅基本保持在10%—20%之间。而与此同时海关人员总数增长十分有限,尽管海关已大大简化了通关手续,货物的实际检查率已降到了极限,货物在口岸上受阻仍时有发生,企业抱怨之声仍不绝于耳。海关已到了惟依靠信息技术不能有效履行其管理职能的地步。

    再次,从国外同行发展趋势看。EDI与电子商务技术在海关领域的应用,从世界范围来看,与其他政府部门比较,一直处于较领先地位,尤其是对国际贸易依存度较大的发达国家海关更是如此。从发达国家海关计算机应用历程看,20世纪60年代是以贸易统计计算机化为标志的单项应用阶段,20世纪70年代是以货物通关计算机化为标志的综合应用阶段,而20世纪90年代是以高度自动化的EDI无纸通关为标志的高级应用阶段。美国海关目前在其货物报关单中,已有96%是采用EDI方式处理的,其中又有45%实现了无纸通关,而自动缴税(银行电子划账)已占总数的54%。为了有效限制国外纺织品冲击国内市场,已与新加坡、中国等有关部门联网,以EDI方式交换纺织品配额许可证发证信息。加拿大海关也在几年前制定了从传统的联网受理报关业务向EDI方式过渡的行动计划,开发了与其报关自动化处理系统(CCS)相衔接的EDI报关系统,开始接受EDI报关,EDI报关量已占83%。澳大利亚海关采用EDI模式处理进出口货物,发展至今已基本上实现“无纸通关”,达90%以上。

    从国际海关组织提供的资料看,发达国家海关普遍采用了EDI技术进行海关主要业务的处理,与本国贸易界的EDI应用系统已进入常规运行阶段,其主要精力已转移到海关与其他政府行政部门间及国际海关间的EDI应用系统开发上来,且应用领域也从最初的货物通关环节扩展到诸如配额许可证管理、国际旅客管理等方面。如前面提到的美国海关与新加坡的纺织品配额许可证EDI管理,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三国海关、航空公司间的航空旅客信息先期预报等。面对世界性的EDI应用潮流,如果不EDI应用步伐,我国海关与国际海关的差距势必进一步拉大。

    最后,从国内EDI和EC技术应用环境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行政部门到各行各业,对EDI与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重视。不少部门和地方在“八五”和“九五”期间投入了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EDI和EC在外贸领域的应用,对海关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广州、上海深圳、厦门、青岛、天津、大连、北京等地,许多进出口商贸企业、运输公司、报关行和加工贸易企业,纷纷向海关提出了采用EDI方式办理海关手续的要求。这一呼声已从沿海口岸发展到内地口岸。与此同时,一些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包括外经贸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为了加强对进出口贸易宏观调控和严格微观管理的需要,也迫切希望与海关开展EDI或EC方式的行政互助。

    海关的EDI和EC技术应用,就是在这种内部和外部的双重需求推动下开始的。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第三届 CHINAPLAS x CPRJ 塑料回收再生与循环经济论坛暨展示会

上一篇:

报关时需要提交哪些单证?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