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各方面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军人物。任何体制、机制、策略、方法、手段、理论、流程、工艺、技术、作品、产品等的改革、创造、发明都是创新。我们往往把“创新人才”等同于“科技创新人才”,认为其根本素养就是“好奇心”、“突发奇想”、“动手能力”、“求新、求变、求异”等等。我认为总缺少点什么。我们要问,细菌武器的发明者算不算创新人才?他们也在做前人和别人从没做过、不敢做的事,算得上是“创造发明”,但谁都不会认为他们是创新人才。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以人为本”。所以,我认为创新人才的核心素养是责任心和自信心。
有责任心的人,会经常思考“我能为人类做些什么”、“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他会不断开拓进取;他会面对困难分析问题持之以恒;他会与人团结合作分享快乐;他会实事求是卓有成效;他不会损人利己投机取巧。有自信心的人才敢想敢干、变革创新,不迷信书本和权威。总之,坚韧性、好奇心、团队精神等都源于责任心和自信心。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基础教育就是在做人和做学问两方面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只关心学生的分数,学生得了97分,老师和家长会责怪他为什么丢了三分,逼他继续钻题海。学生永远是失败者,自信心不断被磨灭。而西方的老师和家长哪怕学生得了70分,还赞扬他在100分中得了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体验着收获和成功。可以想象,两类学生会形成怎样不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新困难新问题面前会有怎样不同的行动。
创新人才不可复制,不可能按照预设的模式刻制出来,而是人的一生学习、探究、实践过程中脱颖而出的,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创新。高中虽然培养不出创新人才,但可以给每个学生在增强责任心和自信心方面做些切实有效的工作。我认为,创建一个全面、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关键。学生虽然有个体差异,但学校整体必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只顾学习甚至单科突进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我反对高中生就“分学科”、“定志趣”。创新往往是兴趣广泛、见异思迁、触类旁通的结果。所谓开放,就是要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增强责任感和自信心,请各方人士与学生对话交流,使他们不但向书本学习,也向人、向实践学习,学会信息的收集、筛选、整合、传播和创造,并且养成经常发现、思考、解决新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要给教师和学生足够的自由,包括思想开放、选择课程、安排时间和空间等等的自由。低层次重复训练出来的只能是简单劳动者,是没有主张没有活力的,更不可能有创造力。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不但有知识,还要有文化,更要有智慧,将来才会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