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涛(化名),上世纪90年代初毕业后担任广东某报记者。凭借广泛的人脉关系和对制造业的深入了解,2002年,林涛跳至东莞某大型制造业。后来他又利用5年的时间,从业务经理升至全国市场的营销总监。
然而随着珠三角制造业大环境的变化,林涛所在企业景况一天不如一天。林涛为个人价值得不到更高的体现而苦恼,他每天都在思考着在同行间跳槽还是直接转行?
林涛的困惑,也是后OEM时代一些珠三角制造企业人才的困惑。
“珠三角一塞车,全球就断货。”这是夸奖中国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实力,但是珠三角如今要继续发展,却面临土地、电力等资源紧缺、本币升值和人力成本上涨等各个方面的压力。珠三角曾引以为豪的制造业似乎已经遭遇了“天花板”,经济转型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经济的转型势必会带来人才需求的转变,大批曾为广东制造业呕心沥血的制造业专业人才也不得不面对转型的考验。一方面,产业的升级势必会带来行业以及企业间的洗牌,这对制造业人才来说意味着新的挑战;另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制造业人才内部也可能会出现新一轮的“洗牌”。
危机中孕育机遇
柏明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的首席顾问胡八一博士认为,摆在珠三角面前的有两条出路:一是产业升级,从粗放型加工到精细化制造,再向制造业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延伸;二是发展新产业填补因旧产业转型所导致的“空心”。
“但是,无论产业升级或转型,其首要前提是人才升级。”胡八一表示。广东省政府在近日通过的《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中提出,必须从“重物轻人”的观念中解放出来,针对当前广东经济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李新春也提醒到,劣质企业的退出,给优势企业腾出了做大做强的空间。从中长期来看,本地的产业集群不但不会缩小,反而会因优势企业的做大做强而不断提升竞争力。
由于劣势企业的淘汰出局,给存下的优质企业留下了更多的资源和市场,如土地资源缺乏缓解、民工荒缓解、订单更集中等。这意味着,在大浪淘沙之后,留给那些新生代制造业人才的舞台或许比从前更为宽广。
产业结构升级改变人才生态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表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必然会带来劳动力需求结构和技术结构等出现一系列变化,引起劳动力就业产生新的组合,其对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在对各层次劳动力需求比例的变化上。
对此,柏明顿高级顾问师张湘平表示,在制造业转型的过程中,对于人才的需求将会呈现出三种特点:首先,产业结构升级需要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产业结构升级意味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只有吸引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加盟,产业结构升级才能成功。第二,产业结构升级呼唤创新型的人才。产业结构升级归根结底也就是为了抢占科技制高点,这必然需要大量的有创新意识的各类人才。第三,产业结构升级青睐有发展潜力领域的专业人才。生物技术、以信息为主导的高技术、新材料科学领域、新能源及相关技术开发领域、空间技术、海洋技术与海洋资源开发等将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由此会产生对相应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这类人才将有广泛的用武之地, 也将更好地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他还预测,产业结构升级还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大学将相应调整专业结构、大学生就业环境将随之改善、资源浪费将随之降低、环境负荷将随之减小等等。
职业转型:先知先觉者更容易成功
对于林涛的困惑,高级顾问师彭娟表示,比别人先知先觉到环境的转变并行动起来的职场人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要想实现职业的成功转型,一要看准行业发展趋势,比如选择发展快、人才紧俏的行业,这样的缺口往往造就人们职业生涯的空间。
在这类行业中,传统行业中的专业型、经验型的人才尤其受重视。
二是要充分发挥原有优势。为了尽可能避免转型过程中的“阵痛”,职场人首先要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尽量能在自身的特质及行业个性、原有的行业经验、人脉资源、个人兴趣、能力倾向等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契合点。
三是务必提前一步做好“转型”准备。职业人在决定“转型”之前都要清楚自己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过去的积累是否能助你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