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否习惯,从今年6月1日起,号称“白色污染之源”的塑料购物袋将不再是“免费午餐”。今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限塑令”;3月4日,有关塑料袋生产的3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工作也已截止。一场全国性的“禁白战役”正式打响!这场关乎环保的重要战役也引起了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强烈关注,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出具体对策。
●关注替代产品
开发生产工艺菜篮子一举多得
昨天,记者采访了几位既是事业上的杰出女性,也是经常下菜尝逛超市的“家庭主妇”的女政协委员。
“我从来不用塑料袋的。”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乐天陶社社长郑袆给记者算着这笔账:“我家有3个小孩加上丈夫和我,还有1个保姆,每天都得出去买菜或其他东西,如果每天每人用1个塑料袋,一天就是6个,一年下来要用几千
个塑料袋,这将对环境造成多大的污染呀。”
郑袆委员来自香港,对6月内地即将实行的“限塑令”大加称赞:“这样提倡环保的理念与做法领先于香港。”
不过,郑袆委员认为,“限塑令”只是为了保护环境而作出的一项制约公众的措施,最好的做法还是促使公众自觉自愿地少用塑料袋,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最佳方法,莫过于开发并生产比塑料袋更好的替代产品。
“比如说,可以用中国传统手工艺菜篮子代替塑料袋,既美观又能重复使用。”郑袆委员表示: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促进山区妇女手工艺的发展,既发展了当地的经济,又保护了民族传统文化,还为环境发展作出了贡献,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超市用布袋农贸市场用篮子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陈振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限塑令挑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肯定会有很多人觉得不方便,但环保不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不方便,所以开发替代产品迫在眉睫。”
陈振楼代表认为,塑料袋造成环境污染,限制势在必行,采取收费方式是一种相对有效的限制措施。“过去由于塑料袋是免费的,我经常在超市看到,有些消费者在结账的时候会额外多要几个塑料袋,收银员不给还要引发争执。相信等到塑料袋收费以后,人们使用塑料袋时会更加理性慎重。”
“当然,塑料袋收费或者说受到限制后,会给消费者带来很多不便,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陈振楼代表说,“我始终有一个观念,环保不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不是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它是为了人们的生活更好。”他认为,限制塑料袋消费只是可供选择的途径之一,根本出路还在于尽快找到传统塑料的替代品。“我建议国家能够在政策上有所扶持,发展可降解的环保制品。”
陈振楼代表认为,布袋、菜篮等都是塑料袋的最佳替代品。“去超市就用布袋,去菜场就用菜篮子,非常方便。”他告诉记者,每次他和妻子去农贸市场买菜,都会随身携带布袋,觉得非常方便。“不少农贸市场使用的塑料袋,也许本身还不如布袋干净卫生,更不如布袋环保。”
制约商家价格以五角为上限
“对待环保这一问题,在目前没有更合适办法的情况下,对塑料袋实行收费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济顺如是评价“限塑令”,但同时她也表示:对百姓使用塑料袋作出了制约,也要对收费的商家作出制约,否则就是让老百姓白白地多了一份支出,会让好的理念收到相反的效果。
“现在有少部分超市已开始叫卖环保塑料袋,往往要一元一个,我觉得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还是贵了一些。”张济顺委员建议,塑料袋的价格应控制在5角之内,“而且质量要过关,要能够重复使用。”
张济顺委员还呼吁,科技工作者可加强对塑料袋成本课题的研究,研发既能保证高重复利用率,又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的塑料袋,这一块的市场应该是极其广阔的。
“对于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经常去超市买东西的家庭,可考虑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自备一只薄薄的拉杆包加上一只保温袋。”张济顺委员表示:拉杆包体积大,很能塞东西,而且价格便宜,称散装的冷冻食品时保温袋则可派上用场。“至少,对我这样每周都要去超市的人来说,就考虑采用这种做法。”张济顺委员笑着对记者说。
收费只是手段关键在于意识
“在构建节约型、环保型社会的视野下,我们需要审视原来的生活习惯,并加以改进。”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张全也认为,塑料袋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除了在空中飞舞会影响环境的洁净外,塑料还将在土壤里滞留,破坏土壤的透气性能、蓄水能力,使耕地土壤恶化;塑料添加剂中的重金属离子及有毒物质会在土壤中通过扩散、渗透,直接影响地下水质和植物生长……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赋予塑料袋一定的价值。”张全代表认为,收费只是手段,目的是促使大家减少或重复使用塑料制品。通过经济杠杆作用,调控市民的消费行为。他说,“就像闯红灯要罚钱一样,有偿使用塑料袋是为了倡导市民健康的环保消费行为,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角度来看,非常重要。”
张全代表认为,除了有偿提供塑料袋,还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向大众进行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此外,他分析说,“过去我们谈到环保问题,都认为是企业的责任,发现问题处罚的也是企业,事实上,环保事业人人有责,有偿提供塑料袋,就是环保工作从企业参与转向全民参与的一个体现。”
“限塑”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两会期间,偷得半日闲。
去超市买早餐,适逢这家超市正在举行“乐活年活动”。这项发起于阳春3月的活动,向人们宣讲这样一种“乐活”理念:在包括日常消费等在内的各种社会行为中,均会考虑到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心,这也是一种健康和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
“我会减少制造垃圾,也实行垃圾分类与回收。”“我会尽量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减少废气污染。”…… #p#分页标题#e#
在超市的宣传册上,记者看到了“乐活族十大宣言”。同期推出的,还有系列环保活动:买满58元以上可用5元换购环保筷一双,买满174元可免费获赠环保购物袋等。超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环保购物袋很受欢迎,每天都有数十人拿着收银条来换龋
于是突然想起,2004年的冬天,在上海,遇到浙江省永嘉县的陈飞。这个长期同塑料袋进行斗争的普通农民,用了7年的时间,自费跑遍19个省区市,送出了上万个菜篮子,以行动呼吁“重提菜篮子、拒绝塑料袋”。
后来,他被评为“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提名奖。而他之所以被提名,也许只是因为他一度是“拒塑”战场上唯一的士兵。
而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站出来,举起了“环保”的大旗:在北京初春的街道上,一位阿姨拎着一只装满了青菜的布袋姗姗而来;在政协委员入驻的友谊宾馆,“洗衣袋循环使用”的小提示温情地躺在桌子上;在人大代表入驻的京西宾馆,走出电梯抬头就能望见“物品少用一次性,节省资源利环境”……
陈飞终于不再孤单。
确实,环保是所有人躲不开的责任。海明威曾经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所以,让我们借用一句全国人大代表王霞的话共勉吧:
“我们都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环境需要我们共同来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