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上对于汇率政策的认识存在一个比较大的误区。市场的分析大都把汇率作为一个类似于利率的货币政策来对待。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有失偏颇。汇率制度事实上与利率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利率是一项为应对经济不正常波动而采取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而汇率政策事实上是我国一项经济制度,这是其与利率政策之间的本质区别。
而我国制度改革是渐进式的,汇率制度改革必然也是渐进式的,不可能一次性的大幅调整。既然是制度改革范畴的内容,那外界施加的压力只会扰乱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进程。所以笔者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还是基于我国自身情况进行改革,不会较大程度受外界压力干扰。
但同时利率和汇率之间又联系甚密,在分析汇率时不得不考虑利率政策可能存在的调整。现今市场上对于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主要是基于利差与本币升值关系的基础上展开的。加息会增强人民币升值预期;加息不会是一次完成,一旦打开加息窗口,会增强进一步加息的预期,而这又会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升值预期。笔者认为这个思路总的逻辑没有大的问题,但关键是在息差导致热钱涌进,从而导致人民币升值的推导上过于简化了。在中国,"资本与金融账户"中金融交易等科目并未充分对外开放。同时,人民币也尚未实现完全可兑换。因此,对国际资本在中国的流入和流出有着较多制度性限制。所以,仅从市场上关于热钱的猜测就将息差与人民币升值相互联系的做法缺乏坚实而科学的理论基础。另外我国3月CPI同比涨幅滑落至2.4%。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通胀导致的加息压力。
美国财政部原定于4月中旬出台的汇率报告推迟到5月份。笔者认为在美国出台汇率报告之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将会逐渐增强。由此会导致国外和国内的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之间会逐渐形成一个楔子。尤其是像有色金属这类比较依赖进口的品种,人民币升值预期将是4月份国内和国外价格变化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到5月中美经济战略对话结束的时候,人民币升值预期将会冷却一段时间。与此相关的下一个重大话题是6月份在加拿大举办的G20峰会。人民币升值预期又将随着这次峰会的临近而逐渐加强。
人民币升值将不会主导大宗商品走势的方向,但是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的变化会加剧商品价格的波动。若上述几个重要事件在完结时人民币并没有升值,那么这个楔子将迅速消失,加剧国内外商品比价的波动。
动态: 行业 市场 展会 园区 企业 报告 区域 政策 人才 精英 杂志: 模具制造 模具技术 模具工程 国际/模具工业 电加工与模具 现代模具
文献: 教程 设计 Pro/E UG SolidWorks CATIA MoldFlow Cimatron CAXA AutoCAD 模具外贸知识 手册: 基础 结构 英语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