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闭幕已经有段时间,当初那火爆的场面犹在眼前,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气十分旺盛,形势一片大好,但也不得不注意到其中涌动的暗潮。
首先,竞争力不足,进步不够。这是一位曾经任职机床企业老总、后转行其他装备制造领域管理者的评价。他认为,相比机械行业其他分行业的发展速度,作为工作母机的机床工具行业,进步有限,发展速度不够快。他甚至用一些数据表明,机床行业的隐忧在未来装备制造业迎来大发展时期的掣肘,将越发明显。换言之,中国机床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能满足和匹配其下游产业的升级换代需求。很多机床用户,在20世纪结束与新世纪交替时的那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以适当的时间、适宜的价格,把握了良机获得了最大收益,然而要进入新一轮竞争,产业面临升级换代,同时国际市场有关高端制造的形势显然有所变化和调整,新一轮的设备淘汰与采购高潮来临。
其次,作为中国装备制造母机的机床行业,拿什么核心技术和产品来奉献给下游?这是许多人的疑问。
始终不肯在研发上加大投入,因而导致技术的落后甚至失守,是这位金融专家的观点。他说,据说机床行业有一个存在多年的说法:高端失守,低端混战。他长期跟踪机床行业,应该肯定的是,行业发展变化很大,但是“这个定论没有太大和根本的改变嘛”。管理水平不高,导致效益和利润的流失,造成没必要的损失。他打比喻说,经常性的、不间断的人员培训,这在其他领域是司空见惯的,他考察国际机床行业也是较为通行的做法。但是在中国机床企业,这根本是不可能、不可思议的行为。在这样一个高技术附加的行业,人员的低成本、低素质,在他看来,是制约企业发展的致命伤。
当然,这个也是有客观原因的,比如机械行业起步晚、起点低、收入差距大。因此有人辩白,企业管理的水平很难与其他行业相比,员工也很难得到高水平待遇。此话多少有些非理性的狡辩,渗透了情感的偏颇。但也至少表明了一个事实,这个行业的高技术、高投入与低水平、低素质的不匹配,已经存在并还将继续存在。
正如一切美好的事物发展中必有曲折和反复,中国机床行业的有识之士指出,毕竟机床市场化起步较晚,技术门槛相对较高,也因此其未来的发展空间亦很大。他用毫不犹疑的口吻表示,只需假以时日,中国机床行业还会有新的大进步、大变化。较之以往不同,投资界人士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地现身于同类的专业展会。不管怎么说,机床以及其他机械行业还是值得他们高度关注的产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国家大力发展、做强装备制造业的政策环境下,仍然是一个长线持有的选择。行家建议,较早开展海外并购的机床业,应下大力气做好海外企业的事情,“用外国的技术和人员,开拓国际市场。而不是像现在一些企业,收购了海外企业,却只是用于国内市场竞争。”如此做法,很难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从事机床行业的企业家,常常用“宿命”来形容他们投身这样一个人员素质不高,但技术附加值相对较高的行业。“前世今生,注定了一种执著的坚守。”此话听起来多少有点悲壮的意味,更是表达了一种情结。显然这是经营者对企业的热爱与钟情,这种力量是把事情办好的一切源头。
被人唤作“老大”的机床排头兵企业,由于利润的低迷使得底气与底蕴并不十分相称,但却同时流露出了潜在的忧患意识,对于未来市场心存谨慎。似乎不约而同应合了那句古训:慎独、讷言、能否谋定后动,不鸣则已,不鸣惊人?相信这会是一个精彩的过程。
下一篇:行业协会实行新的管理办法 上一篇:“十二五”规划对中国塑料模具行业提出的要求